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巨噬细胞极化机制及其在常见疾病中的作用
    王永康, 李佳怡, 关飞, 雷家慧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2, 20 (2): 103-108,112.  
    摘要2504)      PDF (1747KB)(12762)   
    巨噬细胞是人体天然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可在不同的微环境信号刺激下分化为具有促炎作用的经典活化型巨噬细胞(classical activated macrophage,M1型)和具有抗炎作用的选择性活化型巨噬细胞(alternative activated macrophage,M2型)。巨噬细胞的极化涉及许多信号通路和转录因子的调控,且M1/M2表型与肿瘤、Ⅱ型糖尿病、重症急性胰腺炎等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本文通过介绍与巨噬细胞极化有关的主要信号通路及常见疾病中巨噬细胞的极化状态,明确巨噬细胞的极化平衡在维持人体稳态中的重要作用,以期为相关临床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在肝脏疾病中的作用及其转录调控机制
    薛庆凯, 黄玉政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2, 20 (1): 36-42.  
    摘要1781)      PDF (957KB)(6706)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DP-glucuronosyltransferases,UGTs)是机体重要的Ⅱ相代谢酶,在肝脏中高表达,在物质代谢和清除中发挥重要作用。肝脏疾病状态下机体对于UGTs的转录调控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UGTs的一般家族及其与代谢的关系进行综述,探讨了UGTs在肝脏疾病中的表达和转录调控,UGTs在疾病机制中的研究以及UGTs在肝脏疾病临床治疗中的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ATP-P2X7R轴在炎症性疾病中的作用
    颜诗怡, 陈诗垚, 关飞, 雷家慧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2, 20 (1): 50-56,60.  
    摘要1264)      PDF (1170KB)(7492)   
    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除了作为供能物质之外,还可以通过与细胞表面的嘌呤受体P2X7(purinergic receptor 2X7,P2X7R)结合,激活下游相关信号通路,引起靶细胞产生特异性生物学效应。P2X7R在很多免疫细胞中广泛表达,如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ATP介导的P2X7R通路在炎症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P2X7R所涉及的相关分子的基本概念、发现过程、主要来源及生理病理功能,以及ATP-P2X7R信号通路及其在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常见炎症性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核酸适配体在病原生物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贺宏斌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19, 17 (3): 176-180.  
    摘要585)      PDF (646KB)(3620)   
    核酸适配体是利用指数富集配体系统进化(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 ment,SELEX)技术筛选得到的能特异性识别和结合靶标的寡核苷酸片段,具有高亲和力和高特异性等特 点。 近年来,核酸适配体作为一种新型检测和治疗工具,已广泛应用于病原体检测、疾病诊断和治疗、新型 药物研发等生物医学领域。 本文对核酸适配体在病原生物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我国巴贝虫病流行现状与研究进展
    陈木新, 薛靖波, 艾琳, 宋鹏, 蔡玉春, 陈家旭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2, 20 (3): 149-157.  
    摘要978)      PDF (1301KB)(4097)   
    巴贝虫病是由巴贝虫感染引起的一类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巴贝虫经蜱叮咬、输血或器官移植等途径传播,主要寄生于人或其他脊椎动物红细胞内。感染人体的巴贝虫主要有田鼠巴贝虫、猎户巴贝虫、邓肯巴贝虫、分歧巴贝虫等。巴贝虫病呈世界性分布,多发于夏秋季节,在我国属于新发、罕见寄生虫病。过去临床上缺乏敏感有效的诊断方法,导致很多巴贝虫病患者未能得到及时治疗。随着高敏感性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巴贝虫病病例报告数量逐渐增多。本文详细回顾了1943年至今我国人巴贝虫病病例报告情况,概述了巴贝虫病诊断、治疗和致病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我国巴贝虫病防控的挑战和前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2012—2022年长沙市水痘暴发疫情流行特征与处置情况分析
    孙坤, 胡伟红, 周银柱, 陈水连, 邱劲松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4, 22 (1): 37-41.   DOI: 10.3969/j.issn.1672-2302.2024.01.008
    摘要322)   HTML全文11)    PDF (1696KB)(1130)   

    目的 分析长沙市水痘暴发疫情流行特征与处置情况,为针对性开展水痘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2—2022年长沙市各区(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报的水痘暴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置资料,对水痘暴发疫情的三间分布特征以及暴发疫情的班级聚集性情况、病例疫苗接种情况、报告时间间隔、疫情规模等暴发处置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2012—2022年长沙市共报告水痘暴发疫情101起,报告病例3 236例,无死亡病例。10—12月是水痘暴发疫情高发期,报告疫情数占全年的62.38%(63/101)。浏阳市暴发疫情数和发病数占比最高,分别为56.44%(57/101)和53.86%(1 743/3 236)。暴发疫情发生场所主要为小学,报告疫情数和病例数占比分别为78.22%(79/101)和83.16%(2 691/3 236)。发生在学校的100起水痘暴发疫情中,聚集性班级占比为13.07%(325/2 431),其中托幼机构聚集性班级占比较高(21.51%,37/172);有57起调查了疫苗接种情况,病例疫苗接种率为27.63%(454/1 643)。暴发疫情的病例中位数为27(19,38)例,首例病例发病至疫情报告时间间隔中位数为17(8,21) d,疫情持续时间中位数为32(20,49) d。2012—2022年首例病例发病至疫情报告时间间隔和疫情持续时间总体呈增长趋势(Z=2.516、2.606,P均<0.05)。结论 长沙市水痘暴发疫情呈先升后降趋势,小学为重点发病场所,病例疫苗接种率较低,疫情报告时间间隔和持续时间总体呈增长趋势,今后应进一步提高疫苗接种率,并提高疫情早期发现能力和报告及时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我国隐孢子虫病流行现状与防控进展
    王旭, 沈玉娟, 曹建平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2, 20 (3): 136-148.  
    摘要1275)      PDF (1049KB)(5358)   
    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spp.)可通过人和动物的活动进行传播,引发人体隐孢子虫病,是导致全球腹泻最重要的六种病原体之一,对儿童和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威胁极大,并可引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目前尚无有效治疗和预防的药物或疫苗,防控难度极大,在世界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为此,本文概述了自1987年我国报道第一例隐孢子虫病病例以来人体隐孢子虫感染情况,并对水源和食物污染、家养动物感染、季节性流行情况等传播风险因素进行了梳理,总结了我国隐孢子虫病的防控进展、面临的挑战以及防治策略等现实问题。现有的调查和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的人源性隐孢子虫分布广泛,HIV/AIDS患者、恶性肿瘤患者和吸毒人员等群体均是需要重点关注的易感人群,主要致病虫种包括人隐孢子虫(C. hominis)和微小隐孢子虫(C. parvum)。考虑到隐孢子虫病的风险因素和防控现状,我国应当在监测网络、防控措施、防治技术、水源净化和健康教育等方面实施综合防控策略,从“寄生虫-人类-保虫宿主-环境”等各个防治环节践行“One Health”理念,从而实现隐孢子虫病的有效监测和控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褪黑素在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
    高洋, 关飞, 雷家慧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4, 22 (5): 315-320.   DOI: 10.20199/j.issn.1672-2302.2024.05.012
    摘要186)   HTML全文1)    PDF (935KB)(2312)   

    褪黑素(melatonin, MT)是一种内源性激素,可作为安全有效的睡眠辅助剂用于调节昼夜周期。除传统功能之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褪黑素可以在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褪黑素在感染性疾病中的治疗作用机制主要涉及调控氧化应激减轻感染造成的组织损伤以及调控昼夜节律增强免疫功能两方面。此外,褪黑素还可以通过调节Th1/Th2发育及分化、NF-κB的磷酸化等方面发挥抗炎效应,并影响细胞凋亡途径等发挥一定的抗感染作用。本文概述褪黑素在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研究现状及上述作用机制,以期为褪黑素在临床抗感染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血蜱种类、分布及其携带病原体的研究进展
    杜超博, 孙毅, 江佳富, 杜春红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4, 22 (6): 321-327.   DOI: 10.20199/j.issn.1672-2302.2024.06.001
    摘要393)   HTML全文37)    PDF (1033KB)(1003)   

    蜱是一种专性吸血的体表寄生虫,同时也是多种病原体的传播媒介。血蜱属作为硬蜱科第二大属,其种类丰富、分布广泛、携带病原体众多,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是备受学界关注的蜱类。本文重点就近年来国内外血蜱种类、分布以及携带病原体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蜱传疾病的研究和防控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1997—2022年合肥市HIV/AIDS流行特征分析
    孙静, 冯金保, 张小鹏, 姚晖, 邓晓岚, 陈超杰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3, 21 (4): 216-219,237.   DOI: 10.3969/j.issn.1672-2302.2023.04.008
    摘要513)   HTML全文13)    PDF (3286KB)(4597)   

    目的 分析合肥市HIV/AIDS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1997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合肥市报告的HIV/AIDS患者信息,并对HIV/AIDS的时间、人群、地区等分布特征以及传播途径、发现途径等进行分析。采用Joinpoint回归分析合肥市新报告HIV/AIDS感染率的变化趋势。结果 1997—2022年合肥市累计报告HIV/AIDS患者3 974例,其中,男性3 608例(占90.79%),女性366例(占9.21%),性别比为9.86∶1。年龄上以20~29岁居多(1 511例,占38.02%),2008年以来≥50岁组病例数占比呈上升趋势(χ2趋势=62.73,P<0.05);文化程度上大专及以上学历较多(1 670例,占42.02%);职业分布上服务行业较多(1 805例,占45.42%),学生人群报告病例数占比自2008年起呈上升趋势(χ2趋势=32.08,P<0.05)。传播途径中,同性性传播2 525例(占63.54%),同性性传播占比自2003年起呈上升趋势(χ2趋势=79.43,P<0.05)。发现途径以检测咨询(1 832例,占46.10%)和临床就诊(1 628 例,占40.97%)为主。Joinpoint分析显示,1997—2022年合肥市人群报告HIV感染率以每年21.90%的总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 AAPC)上升(Z=13.44,P<0.05)。结论 近年来,合肥市HIV/AIDS流行水平总体较为平稳,中老年、学生及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等是艾滋病防治的重点人群,应加大对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及筛查力度,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我国人体寄生虫病与少见或罕见寄生虫病
    吴忠道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2, 20 (3): 121-125.  
    摘要1033)      PDF (884KB)(5204)   
    我国是寄生虫病流行广泛的国家,部分寄生虫病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严重阻碍经济社会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我国寄生虫病防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少见或罕见寄生虫病时有发生,值得关注和重视。本文介绍了我国寄生虫病的种类及其分类情况,概述了我国常见寄生虫病的流行和防治情况,重点讨论和阐述了少见或罕见寄生虫病的概念、种类以及诊断等内容,以期为学界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我国公共卫生对外援助与合作的进展和展望
    黄璐璐, 丁玮, 陆申宁, 施丹丹, 官亚宜, 王多全, 吕山, 李石柱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2, 20 (3): 174-180.  
    摘要1118)      PDF (959KB)(2527)   
    对外卫生援助是我国对外援助和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余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卫生治理能力不断提高,我国已从受援国向援助国转变,对外援助的方式、内容和模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援助的广度和深度得到进一步拓展,参与全球卫生治理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本文回顾了我国对外卫生援助的主要历程,梳理了我国公共卫生对外援助与合作的主要方式和内容,分析了我国公共卫生对外援助与合作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我国公共卫生对外援助与合作、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中国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技术规范(2020 年版) 》解读与思考
    姚嵩, 方雪晖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0, 18 (3): 138-141,137.  
    摘要1370)      PDF (1290KB)(4125)   
    为更好地帮助各级结核病防治人员理解和运用好《中国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技术规范(2020 年版)》(简称2020 年版技术规范),本文对2020 年版技术规范与《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2008 年版)》(简称2008 年版工作指南)进行了比较,并重点对2020 年版技术规范在防控策略、强化预防、重点人群防控、服务体系以及患者发现、诊断、治疗、管理等核心内容进行了解读与思考,以期为各级结核病防治人员在工作实践中提供一定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我国人体蠕形螨及蠕形螨病研究进展
    赵亚娥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2, 20 (3): 158-164.  
    摘要909)      PDF (993KB)(3320)   
    自1842年Simon发现蠕形螨,人类对蠕形螨致病性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我国学者在蠕形螨病确认和防控过程中作出了中国贡献。本文主要就我国学者在蠕形螨致病性确认、致病机制、诊断与检测、流行与防治、分子水平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推动蠕形螨病防控向纵深发展,减少蠕形螨病对我国人群的危害,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哮喘小鼠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郑凌霄,于芬芳,刘曼曼,尹灿灿,张莺莺,孙恩涛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17, 15 (4): 244-247.  
    摘要1003)      PDF (788KB)(4376)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人体寄生虫学课程思政案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赵金红, 唐小牛, 郭俊杰, 刘婷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2, 20 (5): 276-280.  
    摘要493)      PDF (832KB)(2023)   
    为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本文以人体寄生虫学课程总论引言为例,将授课内容与爱国主义教育、国际友好合作、国家防控政策和辩证唯物主义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大爱精神、创新意识和辩证思维,探讨课程思政在人体寄生虫学课程中的实施路径,形成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理论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2005—2023年中国输入性登革热流行特征分析
    岳玉娟, 伦辛畅, 董朝良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4, 22 (4): 198-203.   DOI: 10.20199/j.issn.1672-2302.2024.04.002
    摘要470)   HTML全文42)    PDF (6509KB)(929)   

    目的 分析我国输入性登革热病例的流行特征,为我国登革热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05—2023年全国报告的输入性登革热病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中国输入性登革热的时间、空间和人群特征,采用R 软件绘制热图和桑基图。结果 2005—2023年全国累计报告输入性登革热病例14 376例,病例数总体上呈现上升态势(2020—2022年除外),报告县(市、区)数与病例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输入性病例分布在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93个地市的1 454个县(市、区)。报告病例数较多的省份有云南省(5 778例,占40.19%)、广东省(2 634例,占18.32%)、福建省(1 165例,占8.10%)、浙江省(1 105例,占7.69%)、四川省(469例,占3.26%)和湖南省(457例,占3.18%)。输入性病例主要来自缅甸(5 260例,占36.59%)、柬埔寨(3 830例,占26.64%)、泰国(996例,占6.93%)、菲律宾(615例,占4.28%)、马来西亚(552例,占3.84%)、老挝(527例,占3.67%)、印度尼西亚(428例,占2.98%)和越南(416例,占2.89%)。输入性病例分布具有显著的季节性特征,集中在夏秋季,全国高峰期总体在6—11月,云南省高峰期为8—11月,广东、福建和浙江省高峰期为6—10月。输入性病例中国籍和外国籍比例为4.23∶1;男女性别比为2.01∶1;年龄集中在21~50岁(10 967例,占76.29%);职业主要为农民/民工(4 268例,占29.69%)、商业服务(2 667例,占18.55%)、家务及待业(1 894例,占13.71%)。结论 中国输入性登革热具有季节性特征,主要来自缅甸和柬埔寨,主要输入云南省和广东省,具有男性居多、年龄和职业聚集等特征,建议因时因地加强入境重点人群的登革热防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螺类调查研究进展
    郭云海, 张仪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2, 20 (4): 185-190,196.  
    摘要573)      PDF (851KB)(2936)   
    本文回顾了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螺类及其感染情况的相关调查研究,全球共记述49科199种,其中淡水螺类11科87种,陆生螺类共38科112种。我国报道10科33种,其中淡水螺类2科11种,陆生螺类8科22种。尽管近年来我国广州管圆线虫病病例报告数在逐渐下降,但随着福寿螺的不断扩散,自然疫源地不断发现,广州管圆线虫病传播风险持续存在,加强相关中间宿主螺类调查对流行病学研究仍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安徽省重要寄生虫感染的新趋势及其影响因素
    汪天平,操治国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17, 15 (1): 1-6.   DOI: 10.3969/j.issn.1672-2302.2017.01.001
    摘要1326)      PDF (547KB)(2842)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
    20. NLRP3炎性小体在寄生虫感染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唐巧然,韩甦,曹建平,沈玉娟,张晓丽*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17, 15 (1): 60-62,57.   DOI: 10.3969/j.issn.1672-2302.2017.01.019
    摘要1186)      PDF (489KB)(4069)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