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猴痘病毒B.1谱系遗传分支、毒力基因及蛋白功能
    林思宇, 陈芳, 罗语思, 张科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4, 22 (1): 1-6.   DOI: 10.3969/j.issn.1672-2302.2024.01.001
    摘要268)   HTML全文27)    PDF (3341KB)(169)   

    2022年以来,猴痘疫情在全球暴发和流行。相较以往的猴痘病毒,2022年流行的猴痘毒株传播能力和宿主适应性等明显增强,猴痘B.1谱系毒株已成为全球猴痘疫情流行的主要毒株。为此,本文对猴痘病毒B.1谱系遗传分支、毒力基因及蛋白功能进行综述,并就部分基因产物的蛋白功能进行了注释,以期为猴痘疫情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日化产品驱螨、抑螨和杀螨性能的评价方法》(T/CHCIA 002—2022)解读
    湛孝东, 蒋峰, 陈国庆, 张大存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4, 22 (2): 65-67.   DOI: 10.3969/j.issn.1672-2302.2024.02.001
    摘要260)   HTML全文18)    PDF (951KB)(205)   

    《日化产品驱螨、抑螨和杀螨性能的评价方法》(T/CHCIA 002—2022)是我国对除螨日化产品进行驱螨、抑螨和杀螨性能评价的第一个标准。本标准于2022年10月30日发布,2022年11月30日实施。本文对标准的制定背景、编制过程与方法、主要内容、实施与宣贯重点等方面进行了解读,为相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以及企业的专业人员开展日化产品除螨效果评价与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马鞍山市野鼠血吸虫感染情况调查
    范泽涵, 汪为春, 詹惕, 段永梅, 朱应富, 项可霞, 江小鱼, 罗颖, 何家昶, 操治国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3, 21 (6): 349-352.   DOI: 10.3969/j.issn.1672-2302.2023.06.010
    摘要259)   HTML全文26)    PDF (948KB)(245)   

    目的 调查马鞍山市野鼠血吸虫感染情况,为血吸虫病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1年9月—2022年11月,根据马鞍山市血吸虫病历史疫情资料,选取近3年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检出感染性钉螺的乡镇(街道)的部分重点环境,对其野鼠分布及血吸虫感染情况实施调查。采用夹夜法投放鼠夹,并对捕获野鼠采用肝脏压片镜检、肝脏匀浆镜检、肠系膜静脉压片镜检、Kato-Katz法和毛蚴孵化法进行平行检测,分析野鼠密度和血吸虫感染率等相关指标。结果 此次调查共抽取4个乡镇(街道)的15个重点环境,累计捕获野鼠343只,平均野鼠密度为6.40%(343/5 362)。各乡镇(街道)中,花山区金家庄街道野鼠密度为12.43%(69/555),雨山区佳山乡为9.62%(50/520),当涂县湖阳镇为6.76%(148/2 188),当涂县黄池镇为3.62%(76/2 099),各乡镇(街道)野鼠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271,P<0.05)。捕获有效野鼠样本326只,其中黄毛鼠173只、黑线姬鼠122只、褐家鼠23只、小家鼠7只、针毛鼠1只。检出血吸虫感染野鼠36只,分别来自当涂县湖阳镇和黄池镇,两地野鼠感染率分别为18.57%(26/140)和13.16%(10/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39,P>0.05)。湖阳镇检出的阳性野鼠种类为黄毛鼠、黑线姬鼠、褐家鼠和小家鼠,感染率分别22.00%(22/100)、6.45%(2/31)、33.33%(1/3)和20.00%(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黄池镇检出的阳性野鼠种类为黄毛鼠和黑线姬鼠,感染率分别为20.59%(7/34)和13.64%(3/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4,P>0.05)。结论 野鼠可能是当前马鞍山市血吸虫病重要传染源之一。今后应继续加强流行区野鼠监测,对重点环境开展灭螺的同时,适时结合灭鼠、环境整治等措施降低野鼠密度,进一步降低血吸虫病传播风险。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2014—2022年合肥市恙虫病流行特征分析
    刘溦, 刘思洋, 尤恩情, 陈丽丽, 陈伟, 李娟, 张磊, 张家祥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3, 21 (6): 311-314.   DOI: 10.3969/j.issn.1672-2302.2023.06.002
    摘要245)   HTML全文20)    PDF (922KB)(176)   

    目的 了解合肥市恙虫病历年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合肥市恙虫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监测报告管理系统收集合肥市2014—2022年报告的恙虫病病例信息,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发病情况及其三间分布特征等进行分析,并用SatScan软件对其空间聚集性进行分析。结果 2014—2022年,合肥市共报告恙虫病病例301例,其中临床诊断病例167例,确诊病例134例。病例由合肥市21家三级医疗机构报告,其中省级医疗机构报告病例193例(占64.12%),市级医疗机构报告病例65例(占21.59%),县级医疗机构报告病例43例(占14.29%)。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41/10万,年报告发病率为0.20/10万~0.63/10万,总体呈下降趋势(χ2趋势=10.608,P<0.001)。病例发病至诊断时间间隔中位数为9(1,67)d。病例报告时间主要集中在10—11月(242例,占80.40%)。男性报告病例数154例,女性报告病例数147例,性别比1.05∶1;病例年龄中位数为59(48,68)岁,60岁及以上病例数最多(149例,占49.50%),不同年龄段发病呈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χ2趋势=271.445,P<0.001);职业主要集中在农民(198例,占65.78%)和家政、家务及待业人员(61例,占20.27%);报告病例数前三的县(区)分别为肥西县(110例,占36.54%)、肥东县(64例,占21.26%)和蜀山区(48例,占15.95%)。空间扫描发现2014—2022年肥东县、巢湖市共10个乡镇为一类聚集区。结论 合肥市恙虫病主要发生在秋季,农民和中老年人是重点人群。建议在流行季节加强恙虫病监测,提高医务人员诊疗水平和报告意识,加强重点人群健康知识宣教及宿主和媒介消杀力度,控制恙虫病的发生与流行。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2012—2022年合肥市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特征及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
    张强, 何宇, 桑燕茹, 曾臻, 陈伟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4, 22 (1): 16-22.   DOI: 10.3969/j.issn.1672-2302.2024.01.004
    摘要232)   HTML全文8)    PDF (3655KB)(138)   

    目的 了解合肥市其他感染性腹泻(other infectious diarrhea, OID)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导出合肥市2012—2022年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报告数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报告发病率、病原体构成比、罹患率等指标,探讨三间分布和病原谱特征。结果 2012—2022年合肥市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218 484例,年报告发病率范围为158.40/10万~370.50/10万,年均报告发病率245.85/10万,报告发病率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年度内呈双峰分布,7—8月为夏季高峰,12月—次年1月为冬季高峰。报告病例中,男性123 712例,女性94 772例,性别比为1.31∶1,男性、女性年均报告发病率分别为271.34/10万、219.01/10万;5岁及以下人群发病141 716例(占64.86%);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为主(136 294例,占62.38%)。明确病原体诊断的病例有46 924例(占21.48%),主要病原体为病毒(44 694例,占95.25%),其中轮状病毒感染占88.01%(39 337/44 694)。2012—2022年合肥市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8起,共发病1 542例,波及人口62 828人,总罹患率为2.45%;其中23起由诺如病毒感染引起,26起发生在学校。结论 合肥市其他感染性腹泻报告发病率相对较高,5岁及以下儿童为重点防控人群,轮状病毒为主要病原体,其他感染性腹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诺如病毒感染为主。应在流行高峰来临前加强对学校等重点机构和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工作,持续做好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提高群众防病意识,落实防控措施。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血吸虫病防治领域杀螺剂的室内和现场药效试验指南》摘译
    金伟, 张光明, 黄殷殷, 操治国, 汪天平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3, 21 (6): 305-310.   DOI: 10.3969/j.issn.1672-2302.2023.06.001
    摘要231)   HTML全文35)    PDF (1576KB)(250)   

    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19年发布了《血吸虫病防治领域杀螺剂的室内和现场药效试验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该《指南》旨在为杀螺剂的药效试验和评估提供标准化流程,从而为所在国监管部门进行产品登记等工作提供依据。本文对该《指南》的背景以及室内试验、小规模现场试验、大规模现场试验等主要内容进行翻译,供读者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南京市幼儿园儿童蛲虫感染现状调查
    殷位刚, 何伊莎, 杨佩才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3, 21 (6): 344-348.   DOI: 10.3969/j.issn.1672-2302.2023.06.009
    摘要228)   HTML全文7)    PDF (986KB)(220)   

    目的 了解南京市儿童蛲虫感染现状,为制定和调整蛲虫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22年9—10月,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南京市12个区分别随机抽取1所幼儿园并对所有在校儿童及其主班老师和家长开展调查。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调查儿童蛲虫感染情况,采用问卷方式调查教师及家长蛲虫病相关知识和症状知晓情况。结果 共调查儿童2 348人,蛲虫感染率为1.32%(31/2 348),其中男童感染率1.38%(17/1 235),女童感染率1.26%(14/1 1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3,P>0.05)。儿童的感染率呈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χ2趋势=8.472,P<0.05)。公立幼儿园的儿童蛲虫感染率(0.95%,15/1 575)低于私立幼儿园(2.07%,16/773)(χ2=4.970,P<0.05);城区幼儿园儿童感染率(1.48%,20/1 352)与乡镇幼儿园(1.10%,11/9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19,P>0.05)。幼儿园教师和学生家长对于蛲虫病的知识知晓合格率分别为92.65%(63/68)和84.29%(1 889/2 241),症状知晓合格率分别为92.65%(63/68)和87.55%(1 962/2 24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524、1.589,P均>0.05)。公立幼儿园教师的知识知晓和症状知晓合格率分别为97.87%(46/47)和100.00%(47/47),私立幼儿园分别为80.95%(17/21)和76.19%(16/21);公立幼儿园学生家长的知识知晓和症状知晓合格率分别为86.10%(1 301/1 511)和89.28%(1 349/1 511),私立幼儿园分别为80.55%(588/730)和83.97%(613/730);上述合格率公立幼儿园均高于私立(χ2=3.869、8.836、11.467、12.713,P均<0.05)。结论 南京市私立幼儿园儿童蛲虫感染率相对较高,其教师和家长蛲虫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相对较低。应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治工作和健康宣教,有效降低儿童蛲虫感染率。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2017—2022年中国内脏利什曼病流行特征及时空聚集性分析
    王奇, 师悦, 秦瑶, 马会来, 张丽杰, 孙军玲, 刘慧慧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4, 22 (2): 68-75.   DOI: 10.3969/j.issn.1672-2302.2024.02.002
    摘要222)   HTML全文36)    PDF (2871KB)(162)   

    目的 分析2017—2022年中国内脏利什曼病的流行特征和时空变化趋势,为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7—2022年全国内脏利什曼病病例数据,进行人群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趋势的描述性分析;使用ArcGIS 10.7软件绘制病例分布地图,计算莫兰指数(Moran’s I)和局部莫兰指数(local Moran’s I),分析空间自相关性和聚集类型;采用SaTScan 10.1软件进行时空扫描,分析时空聚集特征。结果 2017—2022年,全国22个省份的296个县(市、区)共报告内脏利什曼病病例1 251例,其中犬源型流行区病例数891例(占71.22%),且病例数逐年上升;人源型和野生动物源型流行区病例数分别为47例(占3.76%)和36例(占2.88%),持续处于较低水平。4月的报告病例数最多(142例);男女性别比为2.18∶1;病例职业以农牧民和学龄前儿童为主,分别占43.88%(549/1 251)和27.50%(344/1 251);不同年龄组中,0~4岁的报告病例数最多,为325例(占25.98%),其次是50~64岁,为300例(占23.98%)。病例主要分布于山西(449例)、甘肃(257例)、陕西(188例)、新疆(88例)、四川(84例)、河南(70例)和河北(41例)等7个省份,占总报告病例数的94.08%(1 177/1 251)。犬源型、人源型和野生动物源型流行区累计报告病例数最多的县分别是平定县(112例)、喀什市(11例)和伽师县(11例)。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病例在空间分布上存在聚集性(Moran’s I均>0,Z均>2.58,P均<0.01),高-高聚集区的县数由2017年的38个增加至2022年的48个,且由西部逐年向东转移;2022年河北、河南和北京出现新增高-高聚集的县。时空扫描分析显示,2017—2022年共发现3个聚集区,其中以阳泉市城区为中心,覆盖8个县(市、区)的一类聚集区发病风险最高(RR=46.76,LLR=704.79,P<0.01),聚集时间为2020年1月—2022年9月,发病数256例。结论 2017—2022年中国内脏利什曼病整体呈上升趋势,重点流行区域由新疆野生动物源型区域向山西、陕西、河南和河北等中北部的犬源型流行区转移,需针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加强防控工作,遏制疫情上升势头。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2018—2022年安徽省其他感染性腹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分析
    王阿鑫, 肖永康, 龚磊, 吴家兵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4, 22 (1): 7-11.   DOI: 10.3969/j.issn.1672-2302.2024.01.002
    摘要221)   HTML全文10)    PDF (1552KB)(155)   

    目的 分析近年来安徽省其他感染性腹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简称其他感染性腹泻事件)的发生趋势和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收集2018—2022年安徽省报告的其他感染性腹泻事件相关信息,对事件分级、三间分布、传播途径等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8—2022年安徽省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事件115起,累计报告发病5 822例,无死亡病例。以未分级事件为主(78起,占67.83%),其余为一般事件(37起,占32.17%)。事件发生总体呈现春季(3月)和秋冬季(10—12月)两个高峰,4个月份的累计事件数和发病数分别为71起(占61.74%)和3 831例(占65.80%);不同年份的时间分布特征有所差异,其中2020年和2022年为单峰分布,2018年、2019年和2021年为双峰分布。报告事件数前3位的城市分别是黄山市(25起,占21.74%)、合肥市(18起,占15.65%)和芜湖市(12起,占10.43%),报告发病数前3位的分别是黄山市(1 453例,占24.96%)、合肥市(976例,占16.76%)和宣城市(721例,占12.38%)。皖南、皖中和皖北地区的报告事件数构成比分别为53.04%、40.00%和6.96%,报告发病数构成比分别为58.47%、37.46%和4.07%。单一传播途径中多数为生活接触(84起,占90.32%),多种传播途径中均包括生活接触。主要发生场所为学校(101起,占87.83%)。病原体明确的事件103起,主要为诺如病毒(100起,占97.09%)。结论 安徽省其他感染性腹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应以学校为主,应进一步加强日常监测和病原检测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降低事件发生风险。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2013—2022年厦门市恙虫病流行病学特征及趋势预测
    黄佳峰, 钟春燕, 柯雪梅, 王明斋, 黄仕杰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3, 21 (6): 315-320.   DOI: 10.3969/j.issn.1672-2302.2023.06.003
    摘要220)   HTML全文18)    PDF (2524KB)(141)   

    目的 分析近年来厦门市恙虫病的流行特征并对今后的流行趋势进行预测,为当地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3—2022年厦门市报告的恙虫病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疾病的三间分布进行分析;同时使用季节性自回归移动平均(seasonal 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SARIMA)模型对2023—2025年厦门市恙虫病的发病趋势进行预测。结果 2013—2022年,厦门市共报告恙虫病病例862例,年均发病率为2.06/10万,不同年份的发病率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χ2趋势=170.74,P<0.05)。时间分布上存在较为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呈现双峰分布:发病主要集中在5—10月(737例,占85.50%),其中6—7月和9—10月出现2个发病高峰。不同地区中,报告年均发病率较高的是海沧区(3.56/10万)、思明区(2.64/10万)和同安区(1.95/10万)。人群分布上,报告病例的男女比例为1.09∶1,男女报告发病率均为2.06/10万;报告病例平均年龄(46.97±17.35)岁,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40~69岁(547例,占63.46%),其中50~59岁年龄组的报告病例数最多(228例,占26.45%),60~69岁年龄组的报告发病率最高(6.75/10万);不同职业中,家务及待业人群的报告病例数最多(208例,占24.13%),其次为农民(197例,占22.85%)。报告病例从发病到诊断的时间间隔中位数为7(4,12)d。SARIMA(2,0,0)(0,1,1)[12]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厦门市恙虫病流行趋势(RMSE=0.50,R2=0.75),对2023、2024和2025年发病数的预测值分别为42例、39例和36例。对2023年1—9月的预测数据进行验证,实际发病数据均位于SARIMA模型的预测区间(RMSE=7.84,R2=0.76)。结论 厦门市恙虫病发病率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2023—2025年预计将保持中等流行水平。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皖南地区52例恙虫病临床特征分析
    计元昊, 吴琼乐, 王文节, 王妮, 杨进孙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3, 21 (6): 326-329.   DOI: 10.3969/j.issn.1672-2302.2023.06.005
    摘要215)   HTML全文17)    PDF (923KB)(126)   

    目的 探讨皖南地区恙虫病的临床特征及误诊情况,为及时、有效地诊治该病提供参考。方法 以2018年1月至2023年10月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恙虫病病例为研究对象,收集病例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等资料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共收治病例52例,男性和女性分别为24例(占46.15%)和28例(占53.85%);平均年龄(56.71±12.36)岁,以30~69岁为主(44例,占84.62%);职业以农民居多(26例,占50.00%)。高发期为6—11月(40例,占76.92%)。有明确昆虫叮咬史17例(占32.69%)。临床特征以发热(52例,占100.00%)、皮疹(51例,占98.08%)、焦痂(50例,占96.15%)和纳差(38例,占73.08%)为主。实验室检测以C反应蛋白、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和D-二聚体升高为主,分别为45例(占86.54%)、33例(占63.46%)、45例(占86.54%)和47例(占90.38%)。心电图多为ST-T改变、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分别有17例、11例和8例;CT显示胸腔积液8例,肺部感染性病变11例;腹部超声发现肝肿大6例,脾肿大10例。病例予以左氧氟沙星或莫西沙星治疗12例,多西环素治疗40例,退热天数分别为(4.52±1.87)d和(2.71±1.08)d;住院时间分别为(6.75±2.26)d和(4.16±2.15)d;所有病例均治愈。病例平均确诊时间为(6.45±2.20)d。误诊38例(占73.08%),分别为细菌感染25例,病毒感染8例,药物性皮炎3例,风湿免疫系统疾病2例。结论 皖南地区的恙虫病患者临床表现仍是以特异性皮疹、焦痂为主,但误诊率较高。临床诊断时,应详细询问流行病学史,仔细体格检查,认真分析辅助检查,从而减少误诊的发生。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血吸虫病与消化系统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王晓艺, 杨江华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3, 21 (6): 357-361.   DOI: 10.3969/j.issn.1672-2302.2023.06.012
    摘要208)   HTML全文5)    PDF (942KB)(291)   

    血吸虫病是一种全球范围流行的传染性疾病,除可引起肝硬化、慢性肠炎等疾病外,还可能与消化系统肿瘤(肝癌、胃癌和结直肠癌等)的发生和发展存在一定关系,本文主要综述血吸虫病与上述消化系统肿瘤之间的相关性,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2017—2022年北京市某三级医院ICU医院感染特征分析
    姜雪, 赵会娟, 杨立霞, 杜世英, 袁伟静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3, 21 (6): 353-356.   DOI: 10.3969/j.issn.1672-2302.2023.06.011
    摘要200)   HTML全文16)    PDF (929KB)(151)   

    目的 了解北京市某三级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s, ICU)医院感染特征及变化趋势,为精准制定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7—2022年北京市医院感染监控管理系统报告的某三级医院ICU医院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医院感染发病率、日感染率随年份的变化趋势,以及医院感染病例的年龄、感染部位、病原菌种类等特征。结果 2017—2022年共监测ICU患者3 001例,发生医院感染160例,195例·次,平均发病率为5.33%,2017—2022年发病率分别为4.61%(20/434)、8.02%(38/474)、7.16%(34/475)、4.90%(21/429)、3.29%(24/730)和5.01%(23/459),总体呈下降趋势(Z=2.061,P<0.05)。2017—2022年平均日感染率为0.55%(160/28 987)。ICU医院感染病例年龄中位数为70.0(57.5,80.0)岁,以60岁及以上为主(占72.50%,116/160)。195例·次医院感染中,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居首(占46.67%,91/195),其次为血液系统(占33.85%,66/195)。医院感染患者分离出的160株病原菌中排名前3位的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占16.88%,27/160)、鲍曼不动杆菌(占14.38%,23/160)和铜绿假单胞菌(占13.75%,22/160)。结论 2017—2022年该医院ICU的医院感染发病率较低,且呈下降趋势。感染主要发生在老年人群,呼吸道感染是其主要途径,导致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提示应关注ICU发生医院感染的重点人群,落实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强化监测,降低医院感染发生风险。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2010—2022年甘肃省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特征分析
    蔺文轩, 梁效成, 崔燕, 桑向来, 刘慧慧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3, 21 (6): 330-334.   DOI: 10.3969/j.issn.1672-2302.2023.06.006
    摘要199)   HTML全文7)    PDF (1528KB)(190)   

    目的 分析甘肃省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特点,为学校食源性疾病防控提供科学建议。方法 通过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业务应用平台收集2010—2022年甘肃省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数据,对事件时间分布、地区分布、学校类型、致病因子、致病食品来源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0—2022年甘肃省共报告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57起,报告病例1 002例,住院471例,无死亡病例。2020年报告事件数最多(9起,占15.79%),其次为2016年(8起,占14.04%)。事件报告数高峰期为6月和9月,均报告12起(各占21.05%)。报告事件数前3位的地区为陇南市(11起,占19.30%)、白银市(10起,占17.54%)和庆阳市(8起,占14.04%);报告病例数前3位的地区为兰州市(343例,占34.23%)、庆阳市(149例,占14.87%)和陇南市(145例,占14.47%)。中学的报告事件数和病例数均为最多,报告事件为21起(占36.84%),病例为263例(占26.25%)。明确致病因子的事件15起,主要由致病微生物引起(60.00%,9/15);查明引发环节的事件21起,其中由流通环节(包装食品)引起的事件占比最多(47.62%,10/21)。查明致病食品主要来源的事件56起,来源主要为学校食堂(66.07%,37/56);食物类别以混合食品和多种食品为主,各占33.33%(19/57)。病例生物样本、食物样本及环境样本均采集的事件10起,致病因子查明率为60.00%(6/10);3种样本均未采集的事件32起,致病因子查明率为15.63%(5/32)。结论 近年来,甘肃省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数总体较为平稳,高峰期在6月和9月,学校食堂是致病食品的主要来源。今后应继续加强多部门协作,进一步降低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风险。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基于乡镇尺度的2017—2021年菏泽市肺结核空间流行病学分析
    孙付胜, 冯丽, 孙胤羚, 皇甫蓓蓓, 陈秀英, 刘增法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3, 21 (6): 335-337.   DOI: 10.3969/j.issn.1672-2302.2023.06.007
    摘要199)   HTML全文10)    PDF (929KB)(191)   

    目的 在乡镇(街道)水平分析菏泽市2017—2021年肺结核的空间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肺结核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7—2021年菏泽市各乡镇(街道)肺结核病报告数据,导入ArcGIS软件建立空间数据库,进行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索肺结核发病的时空分布特征和热点区域。结果 2017—2021年菏泽市共报告肺结核病例13 007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9.76/10万,历年报告病例数分别为3 150、3 008、2 695、2 186、1 968例,发病率分别为36.53/10万、34.43/10万、30.75/10万、24.88/10万、22.37/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年均发病率居前三位的乡镇(街道)为单县黄岗镇(58.04/10万)、单县李田楼镇(54.66/10万)、定陶区天中街道(54.05/10万)。菏泽市肺结核发病在整体上存在空间聚集性(Moran's I=0.161,P<0.05),高-高聚集区包含鄄城县李进士堂镇、东明县三春集镇,单县郭村镇、曹庄乡、龙王庙镇、张集镇、时楼镇共7个乡镇;发病热点区域包括10个乡镇(街道),主要分布在菏泽市东南部的单县和西部的东明县。结论 菏泽市肺结核发病在乡镇(街道)水平上存在空间聚集性,发病的热点区域主要位于菏泽市的东南部和西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恙虫病临床特征及重症恙虫病的早期诊断
    李翔, 马仲序, 李国忠, 姜建杰, 付旭文, 张乐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3, 21 (6): 321-325.   DOI: 10.3969/j.issn.1672-2302.2023.06.004
    摘要192)   HTML全文13)    PDF (1156KB)(270)   

    目的 了解恙虫病临床特征,探讨重症恙虫病诊断的早期临床指征。方法 收集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恙虫病确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胸部CT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将恙虫病患者分为非重症恙虫病组(简称非重症组)与重症恙虫病组(简称重症组),利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重症恙虫病的早期临床指征。结果 研究共纳入恙虫病患者181例,其中非重症组104例,重症组77例。所有患者均发现皮肤焦痂,最常见于躯干,占47.5%(86/181)。患者均出现发热,其他临床表现为头痛、咳嗽、腹痛、肌肉酸痛和呼吸困难。胸部CT影像表明,所有患者胸腔积液的发生率为49.7%(90/181),重症组和非重症组发生率分别为67.5%(52/77)和36.5%(38/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001,P<0.05)。实验室检查中,重症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谷草转氨酶、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乳酸脱氢酶、D-二聚体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高于非重症组,外周血血小板计数低于非重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858、-3.870、-5.937、-6.546、-4.153、-4.802、-5.119、-5.039,P均<0.05)。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血清谷草转氨酶、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升高以及存在胸腔积液与重症恙虫病发生有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曲线下面积为0.839,其敏感度为62.3%,特异度为96.2%。结论 患者出现发热伴随皮肤焦痂应考虑恙虫病的可能,血清谷草转氨酶、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升高和胸部CT显示胸腔积液可作为考虑恙虫病发展为重症的早期指标,应予以关注,对有重症倾向的患者及早诊治,以期降低病死率。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基于PRISMA声明的儿童蛲虫病健康教育干预措施的系统综述
    王依, 李成媛, 毛元春, 李伟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4, 22 (1): 47-53.   DOI: 10.3969/j.issn.1672-2302.2024.01.010
    摘要191)   HTML全文12)    PDF (1014KB)(171)   

    目的 了解干预对象、干预措施以及干预时间的不同对儿童蛲虫病健康教育干预结果的影响,为蛲虫病健康教育干预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万方数据、中国知网、维普网、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Scoups等中英文平台或数据库进行检索,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基于PRISMA(preferred reporting items for systematic reviews and meta-analyses)声明条目清单,采取定性分析的方法对儿童蛲虫病健康教育干预措施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1 119篇文献,其中13篇文献纳入系统研究。在蛲虫病健康教育中,干预对象不区分感染、未感染的儿童,干预措施采取“健康教育干预+集体服药”的复合形式,干预时间间隔3个月,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较好。结论 开展蛲虫病健康教育工作时,应综合考虑干预对象、干预措施以及干预措施实施时间3个因素的最优搭配,从而使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达到最佳。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我国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现状与预防控制
    郑张琦, 林启晗, 杜珊珊, 黄晓霞, 李建东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4, 22 (3): 129-132.   DOI: 10.3969/j.issn.1672-2302.2024.03.001
    摘要187)   HTML全文16)    PDF (966KB)(112)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是我国重点防治的乙类传染病,曾在我国广泛流行,给人民群众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多年来,在政府主导多部门通力协作全面落实综合防控措施的背景下,HFRS得到有效控制,发病总体上进入低水平波动期,但累及地区却在扩大,新的疫源地仍在出现,部分疫源地疫情时有反复,防控工作面临新的形势。进一步巩固防控成果,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仍是当前公共卫生系统亟待解决的挑战之一。为此,本文介绍了HFRS的病原学特征,结合既往疫情资料分析了我国当前HFRS的流行特点,总结了我国HFRS的防控策略与措施,以期为新形势下我国HFRS的防控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2005—2020年云南省阿米巴痢疾流行特征分析
    蔡璇, 杨亚明, 李奔福, 彭佳, 字金荣, 吴方伟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4, 22 (1): 12-15.   DOI: 10.3969/j.issn.1672-2302.2024.01.003
    摘要185)   HTML全文12)    PDF (885KB)(152)   

    目的 分析云南省阿米巴痢疾流行状况,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05年1月—2020年12月的云南省阿米巴痢疾报告病例进行分析,对其人群、时间和地区等分布特征进行描述。结果 2005—2020年云南省累计报告阿米巴痢疾病例3 315例,其中临床诊断病例697例(占21.03%),确诊病例 2 618例(占78.97%)。年报告发病率为0.06/10万~1.45/10万,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46/10万,发病率在2005年最高(1.45/10万),其后呈波动下降。报告病例中,男性1 838例(占55.44%),女性1 477例(占44.56%),性别比为1∶0.8;0~9岁人群报告病例最多(1 675例,占50.53%);散居儿童和农民报告病例较多,分别为1 276例(占38.49%)和1 011例(占30.50%)。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4—7月(1 925例,占58.07%)。地区分布中,报告病例数前3位的地区分别为临沧市(1 526例,占46.03%)、楚雄州和红河州(均为273例,各占8.23%)。其中临沧市耿马县报告1 380例,占全省报告病例数的41.63%。结论 云南省阿米巴痢疾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儿童和农民为主要发病群体,临沧市耿马县报告病例数最多。今后应加强对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同时,要进一步提高医疗机构的诊断能力和疾控机构的监测能力,不断提升阿米巴痢疾的防控水平。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2012—2022年长沙市水痘暴发疫情流行特征与处置情况分析
    孙坤, 胡伟红, 周银柱, 陈水连, 邱劲松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4, 22 (1): 37-41.   DOI: 10.3969/j.issn.1672-2302.2024.01.008
    摘要183)   HTML全文6)    PDF (1696KB)(124)   

    目的 分析长沙市水痘暴发疫情流行特征与处置情况,为针对性开展水痘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2—2022年长沙市各区(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报的水痘暴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置资料,对水痘暴发疫情的三间分布特征以及暴发疫情的班级聚集性情况、病例疫苗接种情况、报告时间间隔、疫情规模等暴发处置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2012—2022年长沙市共报告水痘暴发疫情101起,报告病例3 236例,无死亡病例。10—12月是水痘暴发疫情高发期,报告疫情数占全年的62.38%(63/101)。浏阳市暴发疫情数和发病数占比最高,分别为56.44%(57/101)和53.86%(1 743/3 236)。暴发疫情发生场所主要为小学,报告疫情数和病例数占比分别为78.22%(79/101)和83.16%(2 691/3 236)。发生在学校的100起水痘暴发疫情中,聚集性班级占比为13.07%(325/2 431),其中托幼机构聚集性班级占比较高(21.51%,37/172);有57起调查了疫苗接种情况,病例疫苗接种率为27.63%(454/1 643)。暴发疫情的病例中位数为27(19,38)例,首例病例发病至疫情报告时间间隔中位数为17(8,21) d,疫情持续时间中位数为32(20,49) d。2012—2022年首例病例发病至疫情报告时间间隔和疫情持续时间总体呈增长趋势(Z=2.516、2.606,P均<0.05)。结论 长沙市水痘暴发疫情呈先升后降趋势,小学为重点发病场所,病例疫苗接种率较低,疫情报告时间间隔和持续时间总体呈增长趋势,今后应进一步提高疫苗接种率,并提高疫情早期发现能力和报告及时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