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切换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首页
期刊介绍
编 委 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显示/隐藏图片
Select
1.
2015—2020
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研究生招生情况分析
严文婧, 陈佳, 宋娟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1, 19 (
6
): 354-357.
摘要
(
5122
)
PDF
(477KB)(
859
)
可视化
目的
了解近年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研究生招生情况
,
为公共卫生领域研究生培养工作提供参考
。
方法
收集
2015—2020
年病毒病所招收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基本信息
,
对招生数量以及生源的年龄
、
性别
、
原专业等情况进行分析
。
结果
2015—2020
年
,
病毒病所共招研究生
172
名
,
其中硕士生
95
名
,
博士生
77
名
,2015—2019
年招生人数略有波动
,
但整体较为稳定
,2020
年录取人数明显增加
。
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平均年龄分别为
(23. 50±0. 51)
岁和
(30. 05±0. 65)
岁
,
女性占比均高于男性
。 2015—2020
年硕士研究生中应届生占比为
42. 86% ~ 78. 57%,
博士研究生中应届生占比为
30. 77% ~ 66. 67;
硕士研究生中在职攻读人员占比为
0 ~13. 33%,
博士研究生中在职攻读人员占比为
27. 27% ~ 53. 85%。
硕士研究生本科专业由高到低依次为预防医学
(45. 26%)、
生物技术
(22. 11%)
和卫生检验
(9. 47%);
博士研究生硕士专业分布较广
,
其中硕士专业为生物技术的占
24. 68%,
为卫生检验的占
14. 29%。
结论
病毒病所研究生招生人数稳中有升
,
生源年龄
、
性别结构相对稳定
,
涉及专业较广
。
针对生源现状
,
应合理制定培养计划
,
为公共卫生事业输送更多复合型人才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
《
人感染动物源性流感预防控制技术指南
(
试行
) 》
浅析
:
动物源性流感与流感大流行
杨静, 陈涛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1, 19 (
6
): 301-303,311.
摘要
(
4987
)
PDF
(370KB)(
1356
)
可视化
摘要
:
为适应新时期我国人感染动物源性流感疫情防控工作需要
,
提高应对流感大流行的能力和水平
,2021
年
7
月
,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了
《
人感染动物源性流感预防控制技术指南
(
试行
)》。
本文就甲型流感病毒及其变异
、
动物源性流感病毒及其致病性
、
动物源性流感与流感大流行等内容进行讨论
,
以期为各地科学有序地开展人感染动物源性流感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3.
2020
年云南省血吸虫病传播风险评估结果分析
宋静, 董毅, 沈美芬, 熊孟韬, 张云, 王丽芳, 陈春琼, 孙佳昱, 杜春红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1, 19 (
6
): 304-307.
摘要
(
4738
)
PDF
(352KB)(
1097
)
可视化
目的
评估云南省
2020
年的血吸虫病传播风险
,
为制定防治方案和措施提供依据
。
方法
选取云南省巍山
、
弥渡
、
大理
、
宁蒗
4
个县
(
市
)
作为风险评估对象
,
每县
(
市
)
选择
2
个流行乡镇
,
每个乡镇选取
1
个行政村开展评估工作
。
整理分析
2018—2020
年评估村的血吸虫病疫情和防治资料
;2020
年对评估村进行现场螺情和野粪调查
,
综合评估血吸虫病传播风险
。
结果
疫情资料显示
,7
个被评估村
2018—2020
年均未查到病人
、
病畜和感染性钉螺
。
现场钉螺调查结果显示
,
历史有螺环境系统抽样捕获活螺
10
只
,
有螺框出现率为
6. 52%(3 / 46),
活螺平均密度为
0. 22
只
/ 0. 11 m
2
;
环境抽查
3 248
框
,
捕获活螺
2
只
。
现有螺环境系统抽样捕获活螺
1 082
只
,
有螺框出现率为
4. 01%(297 / 7 413),
活螺平均密度为
0. 15
只
/ 0. 11 m
2
;
环境抽查
2 627
框
,
捕获活螺
31
只
。
捡获的活螺进行
LAMP
检测
,
结果均为阴性
。
共捡获野粪
261
份
,
其中牛粪
54
份
(20. 69%)、
狗粪
129
份
(49. 43%)、
马属动物
(
驴
、
骡
)
粪
33
份
(12. 64%)、
猪粪
7
份
(2. 68%)、
羊粪
21
份
(8. 05%)、
人粪
17
份
(6. 51%),
经顶管孵化法均未检出阳性
。
被评估县风险等级为
Ⅲ
级
。
结论
当前云南省血吸虫病传播处于低风险状态
,
但家畜存栏数量大
、
家畜散放
、
野粪种类和数量较多
、
历史有螺环境钉螺复现等情况依然存在
,
提示今后需继续加强实施综合防治措施
,
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及监测机制
,
巩固防治成果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4.
安徽省休宁县并殖吸虫感染情况调查
章乐生, 李婷婷, 张世清, 黄建国, 翟杜娟, 杨荣笙, 王旗, 汪天平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1, 19 (
6
): 325-328.
摘要
(
4414
)
PDF
(496KB)(
943
)
可视化
目的
了解安徽省休宁县并殖吸虫感染情况
,
为制定相应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
方法
根据境内主要水系长度及途经范围
,
选取分布在率水水系的溪口镇杭溪村
、
碜溪村
,
鹤城镇渔塘村
,
汪村镇汪村和山斗镇山斗村
,
以及横江水系的蓝田镇儒村共
5
个乡镇
6
个行政村作为调查点
,
对溪蟹
、
人群和犬的并殖吸虫感染情况进行调查
。
结果
6
个调查点共捕获溪蟹
324
只
,
其中
65
只感染并殖吸虫囊蚴
,
感染率为
20. 06%;
横江水系调查村溪蟹感染率高于率水水系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χ
2
= 77. 802,
P
<0. 05)。
汪村和儒村共检测
515
人
,
其中阳性
39
人
,
人群并殖吸虫抗体阳性率为
7. 57%,
不同性别人群血清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χ
2
= 0. 614,
P
>0. 05);
汪村
、
儒村人群血清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χ
2
= 1. 124,
P
>0. 05);≥35
岁人群血清抗体阳性率高于
<35
岁人群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χ
2
= 6. 969,
P
<0. 05)。
汪村和儒村的犬粪中均检测到卫氏并殖吸虫虫卵
,
检出率为
19. 23%(5 / 26)。
结论
安徽省休宁县为卫氏并殖吸虫病疫源地
,
等级为
Ⅲ
级
。
应加强居民健康教育
,
提高防控意识
,
做好犬类监测和管理
,
进一步加强对并殖吸虫病的防控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5.
2010—2020
年腾冲市缅甸籍
HIV / AIDS
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杨开芬, 武金聪, 张亚青, 席蓉, 赵珍, 王加志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1, 19 (
6
): 312-315.
摘要
(
4368
)
PDF
(443KB)(
1064
)
可视化
目的
分析现住址为腾冲市的缅甸籍
HIV / AIDS
患者流行特征
,
为腾冲市针对缅甸籍人员制定艾滋病防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
,
对传染病监测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中腾冲市
2010—2020
年报告的缅甸籍
HIV / AIDS
病例资料进行数据整理
,
分析其流行特征
。
结果
腾冲市
2010—2020
年共报告缅甸籍
HIV / AIDS
患者
592
例
,HIV
感染者占
89. 70%(531 / 592),AIDS
患者占
10. 30%(61 / 592);2018
年报告病例数最多
,
为
116
例
;
男女比例为
1. 97 ∶ 1;
年龄以
21 ~ 30
岁为主
,
占
46. 28%(274 / 592);
职业以农民为主
,
占
89. 53%(530 /592);
婚姻状况以已婚为主
,
占
53. 21%(315 / 592),
其次为未婚
,
占
40. 54%(240 / 592);
文化程度主要集中在小学及以下
,
占
73. 81%(437 / 592);
感染途径以异性性接触传播为主
,
占
85. 30%(505 / 592);
病例发现途径前
3
位分别为医疗机构检测
(31. 25%,185 / 592)、
出入境人员体检
(27. 36%,162 / 592)
和羁押人员体检
(19. 26%,114 / 592)。
男女性缅甸籍
HIV / AIDS
患者感染途径
、
发现途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χ
2
= 31. 014、167. 815,
P
均
<0. 001)。
结论
腾冲市缅甸籍
HIV / AIDS
病例报告数呈上升趋势
,
腾冲市艾滋病防治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
需要多部门协作
,
加强对在腾缅甸籍人员监测和干预力度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6.
2005—2020
年云南省棘球蚴病网报病例分析
魏春, 李奔福, 杨锐, 郭小连, 唐烨榕, 吴方伟, 杨亚明, 周红宁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1, 19 (
6
): 308-311.
摘要
(
4282
)
PDF
(353KB)(
930
)
可视化
目的
了解云南省棘球蚴病疫情变化趋势
,
为优化棘球蚴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
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
2005—2020
年云南省棘球蚴病患者个案信息
,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
结果
2005—2020
年
,
云南省
16
个州
(
市
)
的
65
个县
(
区
)
累计报告棘球蚴病
134
例
。
报告病例数排前三位的州
(
市
)
是大理州
(37
例
)、
昆明市
( 20
例
)
和迪庆州
( 10
例
);
报告发病率排前三位的是迪庆州
( 0. 157 1 / 10
万
)、
怒江州
(0. 092 8 / 10
万
)
和大理州
(0. 065 4 / 10
万
)。
网报病例中男女比例为
1 ∶ 1;
职业以农
(
牧
)
民为主
,
共报告
74
例
(
占
55. 22%),
其次为学生
17
例
(
占
12. 69%);
所有病例中年龄最小
1
岁
,
最大
81
岁
,21 ~ 50
岁最多
,
共报告
70
例
(
占
52. 24%)。 82. 84%(111 / 134)
的病例在发病当年即诊断为棘球蚴病
,17. 16%(23 / 134)
的病例在发病第二年及以后诊断出
;
病例报告单位主要为医院
(109
例
,
占
81. 34%),
其次为疾控中心
(16
例
,
占
11. 94%)。
结论
云南省棘球蚴病网报病例数逐渐增多
,
但仍存在一定的漏报现象
,
应加强疫情报告管理
,
针对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积极开展棘球蚴病筛查和健康教育工作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7.
成都市95例狂犬病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岳勇,杜训波,奚川,韩德琳*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14, 12 (
1
): 26-28. DOI: 10.3969/j.issn.1672-2302.2014.01.009
摘要
(
4137
)
可视化
目的 分析成都市狂犬病病例流行病学特征,探索狂犬病发病流行的影响因素,从而为调整综合防控策略及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分析2005-2012年95例狂犬病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揭示成都市狂犬病的流行现状。结果 成都市狂犬病病例在人群流行病学上呈现以农村地区为主(90/95,占94.74%),男性为主(68/95,占71.58%)以及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群为主(61/95,64.21%)的特征。而在暴露情况方面,伤人动物中,家养动物与流浪动物的比例,几乎各占一半;暴露后伤口未作任何处置比例高达44.21%;狂犬疫苗的接种率近为10.53%。结论 成都市农村地区是狂犬病防制的重点区域;流浪动物的管理是控制和消除传染源的关键环节;大众健康教育方面亟需加强农村地区工作,宣传知识要点重点突出犬伤暴露后伤口规范处置以及免疫制剂的使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
)
Select
8.
阜阳市
HIV / AIDS
患者弓形虫感染情况调查
张远, 杜文燕, 吴建军, 蔡亦红,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1, 19 (
6
): 319-321.
摘要
(
4086
)
PDF
(319KB)(
803
)
可视化
目的
了解安徽省阜阳市
HIV / AIDS
患者弓形虫的感染情况
,
以及弓形虫合并感染对患者
CD4
+
T
淋巴细胞计数的影响
,
为
HIV / AIDS
患者弓形虫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
方法
以安徽省阜阳市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3
月未经治疗新报告的
HIV / AIDS
患者为调查对象
,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检测其血清弓形虫
IgG
抗体
,
同时检测
CD4
+
T
淋巴细胞水平
。
结果
共调查
HIV / AIDS
患者
449
例
,
其中
,
男性
348
例
,
女性
75
例
,36
例性别不详
;
年龄以
20~ 60
岁为主
。
检测出弓形虫
IgG
抗体阳性
5
例
,
阳性率为
1. 11%。
弓形虫
IgG
抗体阴性的
HIV / AIDS
患者
CD4
+
T
淋巴细胞计数最低为
1
个
/ μL,
最高为
1 616
个
/ μL,
中位数
(
四分位间距
)
为
287(170,439)
个
/ μL;
弓形虫
IgG
抗体阳性的
HIV / AIDS
患者
CD4
+
T
淋巴细胞计数最低为
43
个
/ μL,
最高为
325
个
/ μL,
中位数
(
四分位间距
)
为
139(86,237)
个
/ μL,
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Z
= -1. 749,
P
>0. 05 )。
结论
安徽省阜阳市
HIV / AIDS
患者弓形虫感染率较低
,CD4
+
T
淋巴细胞水平与弓形虫感染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9.
云南省儿童并殖吸虫病临床与影像学特征分析
李翔, 付旭文, 耿鹏, 杞敏, 陈海云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1, 19 (
6
): 316-318,347.
摘要
(
4037
)
PDF
(621KB)(
1323
)
可视化
目的
探讨儿童并殖吸虫病的临床表现
、
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表现
,
提高对儿童并殖吸虫病的诊断能力
。
方法
以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
2016
年
1
月
1
日至
2019
年
12
月
31
日确诊或临床诊断为并殖吸虫病的
47
例儿童为研究对象
,
回顾分析其临床表现
、
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表现资料
。
结果
47
例患者中
,
男性
40
例
,
女性
7
例
,
年龄为
4~ 14
岁
。
患儿均为云南籍
,
其中昭通地区
42
例
,
文山地区
4
例
,
玉溪地区
1
例
。
所有患儿均有生食溪蟹史
。
临床常见症状包括发热
、
咳嗽
、
咳痰
、
胸痛及头痛
、
腹痛等
。
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46
例
,
患者免疫球蛋白
IgE
升高
42
例
。
影像学检查
43
例有胸腔积液
,27
例出现肺实变
,
其中伴
“
虫体隧道征
”13
例
。
结论
儿童并殖吸虫病应根据血常规检查和胸部影像学检查结果
,
结合患儿流行病史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诊断
,
以减少误诊
,
做
到早诊断
、
早治疗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0.
合肥市某口岸职工食堂储粮间粉螨孳生情况调查
石泉, 朱琳, 袁良慧, 王赛寒, 许佳, 陶宁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1, 19 (
6
): 329-331.
摘要
(
4024
)
PDF
(518KB)(
965
)
可视化
目的
了解合肥市某口岸职工食堂储粮间粉螨孳生情况
。
方法
采集合肥市某口岸
2
个职工食堂储粮间的地脚粉和地脚米样本
,
每个储粮间采集
10
份样本
,
其中地脚米
5
份
,
地脚粉
5
份
。
用直接镜检法分离样本中的粉螨
,
制作成玻片标本
,
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特征并进行螨种鉴定及计数
。
结果
20
份样本中均检出粉螨
,
检出率为
100%;
共检出
5
种粉螨
,
即腐食酪螨
(
Tyrophagus putrescentiae
)、
纳氏皱皮螨
(
Suidasia nesbitti
)、
害嗜鳞螨
(
Lepidoglyphus destructor
)、
粉尘螨
(
Dermatophagoides farinae
)
和屋尘螨
(
D. pteronyssinus
);
共分离出粉螨
986
只
,
平均孳生密度为
4. 93
只
/ g,
地脚粉样本中粉螨的平均孳生密度高于地脚米样本
,
腐食酪螨的平均孳生密度最高
,
为
2. 18
只
/ g。
结论
合肥市某口岸职工食堂储粮间均有粉螨孳生
,
应加强对粉螨的防制
,
预防人体螨病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1.
皖北地区储藏柿饼中甜果螨孳生情况调查
王赛寒, 刘霞, 刘宗娣, 袁良慧, 陶宁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1, 19 (
6
): 332-334.
摘要
(
3968
)
PDF
(503KB)(
1028
)
可视化
目的
了解皖北地区储藏柿饼中甜果螨的孳生状况
,
为市售储藏柿饼甜果螨的防制提供参考
。
方法
选取皖北地区
6
个县临街而建的干果商店共
30
家
,
采集储藏柿饼
(
储藏时间
≥6
个月
),
每家采集
10 g,
采用直接镜检法分离柿饼中的螨类并制成玻片标本
,
光镜下观察形态特征
,
测量大小
,
采用与检索表和粉螨图谱比对的方法进行鉴定并分别计数
。
结果
共采集储藏柿饼样本
30
份
,
其中
23
份检出甜果螨
,
甜果螨孳生率为
76. 67%(23 / 30);
孳生密度最高为
136
只
/ g,
最低为
11
只
/ g,
平均孳生密度
48. 71
只
/ g(14 612
只
/ 300 g);
共检出成螨
(
含若螨
) 12 322
只
,
幼螨
1 752
只
,
螨卵
538
枚
,
各发育期的构成比依次为
84. 33%、11. 99%
及
3. 68%,
未发现休眠体
。
结论
皖北地区储藏柿饼存在一定程度的甜果螨污染
,
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有效防制
,
降低由螨造成的经济损失
,
防止人体螨病的发生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2.
深圳市盐田区人群肠道病毒及常见感染性腹泻病毒调查分析
崔栋, 肖娜, 钟冠南, 杨晓华, 顾嘉颖, 洪文腾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1, 19 (
6
): 322-324,353.
摘要
(
3930
)
PDF
(1004KB)(
1065
)
可视化
目的
了解深圳市盐田区人群肠道病毒及常见感染性腹泻病毒隐性感染状况
,
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
方法
2020
年在盐田区海山
、
沙头角
、
盐田
、
梅沙四个街道
,
分别整群随机抽取
1
个社区为调查点
,
采集居民粪便样本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方法检测诺如病毒
、
札如病毒
、
轮状病毒
、
星状病毒
、
肠道腺病毒
、
肠道病毒通用型
、
肠道病毒
71
型
(EV71)
和柯萨奇病毒
A16
型
(CV-A16)。
结果
共收集并检测粪便样品
813
份
,
未检出札如病毒
、
轮状病毒
、
星状病毒
、
肠道腺病毒
、EV71
和
CA16;
检出肠道病毒通用型
2
例
,
阳性率为
0. 25%,
均为幼童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所致
;
检出诺如病毒
4
例
,
均为诺如
GⅡ
型
,
阳性率为
0. 49%。 4
例诺如病毒阳性样本成功测序
2
例
,
分别为
GⅡ. 2-GⅡ. P16
型和
GⅡ. 17-GⅡ. P17
型
,
均与近年国内流行株有较高同源性
。
结论
深圳市盐田区人群存在诺如病毒隐性感染
,
应加强对重点人群
、
重点场所的监测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3.
小型节肢动物无形态损伤提取基因组
DNA
的研究进展
范海页, 陈慧林, 朱永航, 王严, 王若航, 赵薇, 陶香林, 孙恩涛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1, 19 (
6
): 348-350,357.
摘要
(
3887
)
PDF
(388KB)(
1143
)
可视化
DNA
提取是获取
DNA
条形码的关键步骤及进行后续相关研究的基础
。
小型节肢动物因个体微小
,
常用的基因组
DNA
提取方法破坏了重要的外部形态特征
,
致使无法进行后续的形态学验证
,
而无形态损伤提取
DNA
的方法有效弥补前者的不足
。
本文对小型节肢动物的无形态损伤提取基因组
DNA
进行综述
,
对比了小型节肢动物不同基因组
DNA
提取方法的优缺点
,
为进一步优化改进
,
探索更简单
、
高效的无形态损伤性
DNA
提取方法奠定基础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4.
电子作业在提升人体寄生虫学实验课教学效果中的作用
姚湧, 杜忆南, 任翠平, 刘淼, 汪学龙, 计永胜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1, 19 (
6
): 351-353.
摘要
(
3858
)
PDF
(338KB)(
968
)
可视化
目的
探讨手机拍照提交电子作业的形式是否能提升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人体寄生虫学实验课的教学效果
。
方法
将安徽医科大学
2015
级国际班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分为
3
组
,
在人体寄生虫学实验课程中分别提交纸质作业
、
电子作业以及纸质和电子作业
。
以观测
25
个寄生虫标本为期末考试
,
分析三组学生的成绩
。
结果
提交纸质作业组
、
提交电子作业组以及提交纸质和电子作业组
3
组学生的成绩分别为
(83. 07±5. 09)
分
、(82. 55±4. 52)
分和
(85. 66±4. 48)
分
,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F
= 3. 83,
P
<0. 05)。
三组学生的显微镜下观测成绩分别为
(58. 33±5. 91)
分
、(57. 69±5. 27)
分和
(60. 69±5. 09)
分
,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F
= 2. 62,
P
<0. 05);
三组学生的原虫样本观测成绩分别为
(33. 25±2. 98)
分
、(33. 60±2. 85)
分和
(35. 29±2. 17)
分
,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F
= 5. 06,
P
<0. 05)。
结论
在人体寄生虫学实验课中同时提交纸质和电子作业可以提高学生实验课成绩
,
尤其是需要显微镜下观测的标本的答题准确率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5.
2019
年武汉市血吸虫病疫情监测与风险评估
左玉婷, 罗华堂, 熊月琳, 王帅, 王浩, 李洋, 徐明星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1, 19 (
6
): 335-339.
摘要
(
3853
)
PDF
(522KB)(
985
)
可视化
目的
分析武汉市
2019
年血吸虫病疫情监测和风险评估资料
,
掌握疫情动态
,
为制定消除策略提供依据
。
方法
收集武汉市
2019
年血吸虫病常规监测
、
监测点监测
、
风险监测等疫情资料
,
对人群
、
家畜
、
钉螺
、
野粪以及环境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
,
对疫情传播风险进行评估
。
结果
武汉市
2019
年血吸虫病疫情网络直报全年零报告
。
全市
28
个监测点共开展本地人群血清学检测
15 102
人
,
阳性
97
人
,
阳性率为
0. 64%;
其中男性阳性率
0. 87%,
高于女性
0. 41%(
χ
2
= 65. 67,
P
<0. 001);
随着年龄增长
,
血检阳性率呈上升趋势
(
χ
2 趋势
= 75. 58,
P
<0. 001);
阳性率较高的职业依次为渔船民
、
农民
、
工人
、
离退人员
。
粪检
479
人
,
未检出阳性
。
监测点开展流动人口血检
2 655
人
,
未发现阳性
。
牛存栏
197
头
,
粪检均未发现阳性
。
钉螺调查面积
1 875. 33 hm
2
,
查出有螺面积
731. 21 hm
2
,
活螺平均
密度为
0. 018
只
/ 0. 1 m
2
。
野粪采样
11
份
,
均未发现阳性
。 90
个风险监测点投放哨鼠
240
只
,
采集野粪
14
份
,
均未发现阳性
;
区级血防机构共查螺
187 987
框
,
活螺平均密度
0. 006 5
只
/ 0. 1 m
2
;
市级复核查螺
13 877
框
,
活螺平均密度
0. 003 8
只
/ 0. 1 m
2
,
均未发现阳性
;
风险评估为
Ⅲ
级
(
低
)
风险
。
结论
武汉市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疫情持续下降
,
疫情处于历史最低水平
。
但钉螺孳生环境依然复杂
、
高危人群血防意识薄弱
、
垸内钉螺压缩困难
、
有螺地带野粪污染等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
应持续强化监测预警
,
及时消除潜在风险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6.
2003—2020
年南京市栖霞区疟疾流行特征分析
侯宁, 章求平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1, 19 (
6
): 340-342.
摘要
(
3794
)
PDF
(432KB)(
743
)
可视化
目的
分析
2003—2020
年栖霞区疟疾流行特征和
2009—2020
年传疟媒介季节性消长规律
,
为制定科学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
方法
收集
2003—2020
年传染病信息管理系统上报的栖霞区疟疾疫情数据
、
疟疾血检统计年报
、
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以及
2009—2020
年蚊媒监测数据
,
对数据进行整理和描述分析
。
结果
2003—2020
年栖霞区累计报告疟疾病例
51
例
,
年平均发病率为
0. 44 / 10
万
。
报告病例中
,
间日疟占
68. 63% ( 35 / 51),
恶性疟占
15. 69%(8 / 51),
卵形疟占
5. 88%(3 / 51),
未分型占
9. 80%(5 / 51)。
本地感染病例占
23. 53%(12 / 51),
输入性病例占
76. 47%(39 / 51)。 2011
年报告最后
1
例本地感染病例
。 2009—2020
年共捕获中华按蚊
85
只
,
未捕获其他种类按蚊
,
按蚊密度总体呈下降趋势
,2016
年未再捕获到中华按蚊
。
结论
虽然栖霞区
2015
年已经通过省级消除疟疾
考评
,
但仍然有输入性疟疾病例
,
疟疾传播风险依然不容忽视
,
需进一步加强输入性疟疾疫情的监测和处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7.
切实织牢三级预防网络 推进血吸虫病消除进程
汤凌, 赵正元, 刘佳新, 邓维成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1, 19 (
6
): 343-347.
摘要
(
3733
)
PDF
(529KB)(
1279
)
可视化
我国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
但血吸虫病流行因素复杂
,
使得血吸虫病疫情反弹风险较高
。
三级预防是以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为主要内容
,
以促进健康
、
保护健康
、
恢复健康为目的的公共卫生策略与措施
。
本文从三级预防的角度逐级介绍我国实施的血吸虫病防治措施及效果
,
以期切实织牢血吸虫病防治三级预防网
,
为今后的血吸虫病消除工作提供借鉴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8.
两种方法饲养湖北钉螺的对比观察
张聪,李博,黄希宝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14, 12 (
2
): 85-86. DOI: 10.3969/j.issn.1672-2302.2014.02.009
摘要
(
3412
)
可视化
目的 对比两种人工饲养湖北钉螺方法,建立实验室钉螺饲养的最佳方法。方法 保持实验室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一致,采用泥钵饲养法和搪瓷盘草纸饲养法,对湖北钉螺进行平行饲养观察,统计各自钉螺死亡率。结果泥钵饲养法钉螺的累计死亡率为19.08%,月平均死亡率为9.75%;搪瓷盘草纸饲养法钉螺的累计死亡率为30.08%,月平均死亡率14.28%。两种饲养方法钉螺死亡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泥钵法饲养钉螺在提高钉螺存活率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此法操作较为繁琐,大规模饲养时劳动量大,有待作进一步改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3
)
Select
19.
内镜下经鼻-蝶窦微创手术治疗Rathke囊肿的效果
王彬,王文华,韩志强,侯立军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14, 12 (
1
): 53-55. DOI: 10.3969/j.issn.1672-2302.2014.01.018
摘要
(
3299
)
可视化
目的 探讨内镜下经鼻-蝶窦微创手术治疗鞍区占位Rathke囊肿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鼻-蝶窦内镜下切除、且经病理证实的Rathke囊肿病例资料,结合文献对Rathke囊肿的组织起源、发病机理、诊断、手术治疗及预后进行探讨。结果 12例Rathke囊肿病例根据解剖分为3种类型:纯鞍区占位(4例)、鞍区及鞍上延伸占位(7例)和纯鞍上占位(1例)。头痛是术前主要症状(9/12,75%),术后头痛症状均得到改善;5 例最初表现为严重视力下降(5/12,41.67%),术后有所改善;4例垂体功能障碍(4/12,33.33%)术后得到改善,所有病例均无永久性垂体功能障碍;1例术后脑脊液漏,经颅底重建和腰池外引流后改善;2例复发囊肿,其中1例再次接受手术治疗,另1例拒绝再次手术。结论 内镜下经鼻-蝶窦手术治疗Rathke囊肿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较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2
)
Select
20.
芜湖市血吸虫病疫情现状及流行因素分析
陈勇,操治国,鲍建国,张戎,季虹,高岚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14, 12 (
1
): 29-32. DOI: 10.3969/j.issn.1672-2302.2014.01.010
摘要
(
3167
)
可视化
目的 了解芜湖市血吸虫病疫情现状及流行因素,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2年芜湖市血吸虫病疫情年报表及有关螺情、病情资料,分析血吸虫病流行状况和特点。结果 截至2012年底,全市现有血吸虫病人4 141人,其中晚期病人361人(当年发现11人),未发现急性感染病人;全市尚有钉螺面积39 747.77hm2,其中湖沼型36 843.06hm2,山丘型2 904.70hm2,分别占有螺面积的92.69%和7.31%;全市血吸虫病流行地区共有存栏耕牛3 709头,耕牛感染率为0.12%,较2011年(0.33%)下降了63.64%。结论 芜湖市血吸虫病重点流行区疫情仍然维持在一定水平,家畜数量大,对环境的污染仍然存在,今后应因地制宜地大力推进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性防治策略。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