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巩固消除成果,防止再传播——我国消除疟疾后的主要挑战与工作重点
    尹建海, 夏志贵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2, 20 (5): 241-244,299.  
    摘要333)      PDF (835KB)(719)   
    本文概述了我国近年来疟疾疫情特征,重点分析了我国消除疟疾后面临的持续输入性压力、再传播与重症和死亡风险以及监测响应能力维持等方面的主要挑战,并从加强组织领导、维持及提升防治能力、加强风险地区和人群疟疾主动监测和防治、强化科技创新与转化、深化联防联控与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为各地开展消除疟疾后的工作提供参考,从而不断巩固我国消除疟疾成果,为建设“无疟世界”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贡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以全健康理念推进我国内脏利什曼病从控制走向消除
    张红卫, 刘颖, 杨成运, 鲁德岭, 钱丹, 贺志权, 王丹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2, 20 (4): 181-184.  
    摘要671)      PDF (436KB)(510)   
    内脏利什曼病(又称黑热病)是以白蛉为传播媒介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世界卫生组织倡议至2030年将内脏利什曼病“作为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实现消除目标的国家数增加到64个(占全球流行国家数的85%)。由于内脏利什曼病传播链较为复杂,在阻断从动物宿主向人群传播,以及建立“人-动物-媒介”同防机制方面还面临诸多挑战,需要跨部门、跨区域、跨学科的协作。全健康理念旨在共同促进人和动物健康、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在人兽共患病防控方面具有优势。本文基于全健康理念提出了我国内脏利什曼病消除目标和策略,探讨了“人-动物-媒介”多维度的监测体系和干预措施,以及跨部门、跨区域、跨学科协作的内容,以期为我国内脏利什曼病从控制走向消除提供有益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螺类调查研究进展
    郭云海, 张仪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2, 20 (4): 185-190,196.  
    摘要438)      PDF (851KB)(1664)   
    本文回顾了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螺类及其感染情况的相关调查研究,全球共记述49科199种,其中淡水螺类11科87种,陆生螺类共38科112种。我国报道10科33种,其中淡水螺类2科11种,陆生螺类8科22种。尽管近年来我国广州管圆线虫病病例报告数在逐渐下降,但随着福寿螺的不断扩散,自然疫源地不断发现,广州管圆线虫病传播风险持续存在,加强相关中间宿主螺类调查对流行病学研究仍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我国人体寄生虫病与少见或罕见寄生虫病
    吴忠道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2, 20 (3): 121-125.  
    摘要911)      PDF (884KB)(1827)   
    我国是寄生虫病流行广泛的国家,部分寄生虫病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严重阻碍经济社会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我国寄生虫病防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少见或罕见寄生虫病时有发生,值得关注和重视。本文介绍了我国寄生虫病的种类及其分类情况,概述了我国常见寄生虫病的流行和防治情况,重点讨论和阐述了少见或罕见寄生虫病的概念、种类以及诊断等内容,以期为学界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我国土源性线虫病的流行和控制
    钱门宝, 李石柱, 周晓农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2, 20 (3): 126-129.  
    摘要878)      PDF (873KB)(814)   
    土源性线虫病(蛔虫病、鞭虫病和钩虫病)曾在我国引起较高的疾病负担。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卫生厕所和安全饮用水的普及以及防控工作的开展促进了我国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和感染人数的显著下降。本文回顾了30余年来我国土源性线虫病流行情况,概述了土源性线虫病的有关控制措施,并对未来我国土源性线虫病控制工作的重点提出了建议。鉴于当前土源性线虫病的流行水平和特征,建议继续加强我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体系建设,在重点流行区加大综合防控措施力度,在低流行区探索土源性线虫病的传播控制和阻断工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的进展、挑战与对策
    操治国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2, 20 (3): 130-135.  
    摘要916)      PDF (899KB)(1098)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寄生虫病,在我国流行历史久远,分布范围广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当前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要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消除目标,仍面临诸多困难。本文回顾了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的重要进展,分析了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提出了如期实现消除目标的具体对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我国隐孢子虫病流行现状与防控进展
    王旭, 沈玉娟, 曹建平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2, 20 (3): 136-148.  
    摘要931)      PDF (1049KB)(1618)   
    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spp.)可通过人和动物的活动进行传播,引发人体隐孢子虫病,是导致全球腹泻最重要的六种病原体之一,对儿童和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威胁极大,并可引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目前尚无有效治疗和预防的药物或疫苗,防控难度极大,在世界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为此,本文概述了自1987年我国报道第一例隐孢子虫病病例以来人体隐孢子虫感染情况,并对水源和食物污染、家养动物感染、季节性流行情况等传播风险因素进行了梳理,总结了我国隐孢子虫病的防控进展、面临的挑战以及防治策略等现实问题。现有的调查和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的人源性隐孢子虫分布广泛,HIV/AIDS患者、恶性肿瘤患者和吸毒人员等群体均是需要重点关注的易感人群,主要致病虫种包括人隐孢子虫(C. hominis)和微小隐孢子虫(C. parvum)。考虑到隐孢子虫病的风险因素和防控现状,我国应当在监测网络、防控措施、防治技术、水源净化和健康教育等方面实施综合防控策略,从“寄生虫-人类-保虫宿主-环境”等各个防治环节践行“One Health”理念,从而实现隐孢子虫病的有效监测和控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我国巴贝虫病流行现状与研究进展
    陈木新, 薛靖波, 艾琳, 宋鹏, 蔡玉春, 陈家旭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2, 20 (3): 149-157.  
    摘要819)      PDF (1301KB)(1508)   
    巴贝虫病是由巴贝虫感染引起的一类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巴贝虫经蜱叮咬、输血或器官移植等途径传播,主要寄生于人或其他脊椎动物红细胞内。感染人体的巴贝虫主要有田鼠巴贝虫、猎户巴贝虫、邓肯巴贝虫、分歧巴贝虫等。巴贝虫病呈世界性分布,多发于夏秋季节,在我国属于新发、罕见寄生虫病。过去临床上缺乏敏感有效的诊断方法,导致很多巴贝虫病患者未能得到及时治疗。随着高敏感性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巴贝虫病病例报告数量逐渐增多。本文详细回顾了1943年至今我国人巴贝虫病病例报告情况,概述了巴贝虫病诊断、治疗和致病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我国巴贝虫病防控的挑战和前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我国人体蠕形螨及蠕形螨病研究进展
    赵亚娥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2, 20 (3): 158-164.  
    摘要731)      PDF (993KB)(1550)   
    自1842年Simon发现蠕形螨,人类对蠕形螨致病性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我国学者在蠕形螨病确认和防控过程中作出了中国贡献。本文主要就我国学者在蠕形螨致病性确认、致病机制、诊断与检测、流行与防治、分子水平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推动蠕形螨病防控向纵深发展,减少蠕形螨病对我国人群的危害,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我国登革热重要媒介白纹伊蚊抗药性研究进展
    卢娜, 周红宁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2, 20 (3): 165-169.  
    摘要770)      PDF (948KB)(650)   
    登革热广泛流行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白纹伊蚊是登革热重要传播媒介,在我国分布广泛。目前采用杀虫剂控制白纹伊蚊种群密度是登革热最有效的防治措施之一,但长期使用杀虫剂会导致白纹伊蚊产生抗药性。本文就近年来我国白纹伊蚊对拟除虫菊酯、氨基甲酸酯和有机磷类杀虫剂的抗药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杀虫剂的合理使用及媒介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我国国家级寄生虫病防治科研基地建设现状与挑战
    朱泽林, 田添, 郝瑜琬, 王强, 李石柱, 肖宁, 周晓农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2, 20 (3): 170-173,180.  
    摘要834)      PDF (877KB)(914)   
    为提升我国寄生虫病防治工作能力和科研水平,探索寄生虫病防治新策略及适宜技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自2010年起陆续在各省设立了血吸虫病、疟疾、包虫病等寄生虫病防治科研基地。本文回顾了“十三五”时期寄生虫病防治科研基地建设进展,总结基地工作取得的成果及经验,分析基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并就今后工作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我国公共卫生对外援助与合作的进展和展望
    黄璐璐, 丁玮, 陆申宁, 施丹丹, 官亚宜, 王多全, 吕山, 李石柱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2, 20 (3): 174-180.  
    摘要933)      PDF (959KB)(879)   
    对外卫生援助是我国对外援助和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余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卫生治理能力不断提高,我国已从受援国向援助国转变,对外援助的方式、内容和模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援助的广度和深度得到进一步拓展,参与全球卫生治理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本文回顾了我国对外卫生援助的主要历程,梳理了我国公共卫生对外援助与合作的主要方式和内容,分析了我国公共卫生对外援助与合作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我国公共卫生对外援助与合作、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对“One Health”行动计划的建议与译文的商榷
    沈继龙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2, 20 (2): 61-63,75.  
    摘要650)      PDF (933KB)(1314)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许多经典传染病并未消失,反而新发传染病时有暴发,许多“文明相关疾病”患病率逐渐升高。人们逐步认识到,人类健康与动物和微生物,以及地球上多姿多彩的环境生态密切相关。为此国外有学者提出“One Health”的理念,试图从人类-动物-环境的交互作用出发,为战胜包括人兽共患病在内的诸多传染病找到一条有效的途径。本文就“One Health”的提出和内涵、“One Health”行动计划与我国“大健康”理念的衔接以及“One Health”的中文翻译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分析,以期为“One Health”理念的实践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血吸虫病防治“协作创新”示范区的可持续发展——以江西省为例
    朱泽林, 袁敏, 刘亦文, 林丹丹, 李宜峰, 李召军, 张晶, 吕尚标, 任光辉, 周杰, 刘建兵, 元艺, 何亮才, 张世清, 杨坤, 余章科, 周理源, 邓王平, 曹淳力, 李石柱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2, 20 (1): 1-3,27.  
    摘要1072)      PDF (861KB)(866)   
    江西省是我国血吸虫病流行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十三五”期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和原江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签订了《协作创新寄生虫(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协议》,双方积极围绕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等一系列工作,加大协作和创新力度,有效推进了江西省血吸虫病防治进程。为做好“十四五”期间示范区建设工作,推动示范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简要回顾了江西省血吸虫病流行和防控进展,梳理了示范区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详细阐述了“十四五”时期示范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我国重要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流行和控制
    钱门宝, 李石柱, 周晓农,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1, 19 (5): 241-.  
    摘要1842)      PDF (428KB)(1643)   
    华支睾吸虫病带绦虫病和囊尾蚴病并殖吸虫病片形吸虫病广州管圆线虫病弓形虫病等是我国重要的食源性寄生虫病本文介绍了上述寄生虫病在我国的流行和控制状况,并探讨进一步控制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中国学校结核病防控指南(2020 年版) 》重点问题解读与思考
    史四九, 方雪晖, 张根友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1, 19 (5): 245-.  
    摘要1279)      PDF (406KB)(995)   
    学生是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点人群,学校结核病防控是校内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点难点和热点为加强新形势下的学校结核病控制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制定下发了中国学校结核病防控指南( 2020 年版)》。 本文针对该指南中学校结核病防控策略和措施入学健康体检结核病筛查学校结核病预警响应接触者筛查和处置以及学生患者诊疗质量控制和管理等一些重点问题进行了解读和思考,为日常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2016—2020 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华支睾吸虫病监测结果分析
    吕国丽, 万孝玲, 刘健, 区方奇, 韦海艳, 张伟尉, 林源, 唐雯茜, 石云良, 刘多, 孟军, 杨益超, 蒋智华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1, 19 (3): 121-126.  
    摘要674)      PDF (388KB)(901)   
    目的 了解广西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现状和态势,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广西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程度选取6 个县(市、区)作为固定监测点,各监测点按地理方位划分为东、西、南、北、中5 个片区,每片区抽取1 个乡镇(街道)的1 个行政村(社区),每年度在每个行政村(社区)整群抽取3 周岁以上居民200 人,共1 000 人,覆盖儿童、青年、中年和老年各年龄组人群。采集 3 岁以上常住居民粪样,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测华支睾吸虫卵并计数。如在检测中发现其他寄生虫感染,同时予以记录。从2016 至2020 年连续监测5 年。结果 2016—2020 年,监测点各年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分别为11. 98%(756/6 308)、6. 32%(394/6 230)、10. 97%(670/6 110)、10. 03%(680/6 781)、7. 96%(497/6 242),感染率呈下降趋势(χ 2 = 13. 627,P<0. 01)。各年华支睾吸虫感染率男性均高于女性;以40~49 岁、50~59 岁年龄组感染率最高;感染率随文化程度的提高而升高;感染度以轻度为主。2016—2020 年6 个县(市、区) 土源性线虫各年感染率分别为2. 46%(155/6 308)、2. 30%(143/6 230)、1. 34%(82 /6 110)、1. 11%(75 /6 781)、0. 72%(45 /6 242),感染率逐年下降(χ 2 =88. 378,P<0. 01);各年间钩虫均为主要的感染虫种。结论 广西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仍然较高,华支吸虫病仍为今后预防和治疗的重点寄生虫病。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2016—2020 年四川省华支睾吸虫病监测结果分析
    罗静雯, 田洪春, 谢红, 铁磊, 张丽萍, 龚希, 吕城燊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1, 19 (3): 127-130,150.  
    摘要751)      PDF (386KB)(620)   
    目的 了解四川省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现状,为指导四川省华支睾吸虫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2020 年,按照全国及四川省肝吸虫病及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每年在未开展规范化监测的县(市、区)选定流动监测点,乐山市五通桥区为固定监测点,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一粪两检)检查人群华支睾吸虫虫卵。2017—2020 年在固定监测点用压片法检测淡水鱼虾囊蚴,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测猫、犬等保虫宿主粪便,对粪检人群开展人群卫生知识与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2016—2020 年,流动监测点共调查143 311 人,查出华支睾吸虫感染者28 人,感染率为0. 02%。2016—2020 年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均为较低水平,分别为0. 01%(5/34 967)、0. 02%(6/33 507)、0. 04%(7/19 326)、0. 02%(7/30 256)、0. 01%(3/25 255),不同年份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 =4. 249,P =0. 373)。川西平原和丘陵地区华支睾吸虫感染率最高,分别为0. 03%(6/20 217)和0. 03%(19/64 989);川西北高原未查出华支睾吸虫感染,不同地形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 9. 949,P = 0. 028)。共有18 个县(市、区)查出了华支睾吸虫感染,占流动监测点总数的14. 06%。男性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为0. 02%(13/68 316),女性为0. 02%(15/74 9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 =0.017,P=0.895); 40~59 岁组和≥60 岁组感染率分别为0. 02%(12/48 446)和0. 02%(12/48 873),0~9 岁组未检出,不同年龄组人群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 = 4. 721,P =0. 291);初中组和高中、中专或中技组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分别为0. 03%(12/35 401)和0. 03%(2/7 772),大专及以上组未检出,不同文化程度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 = 5. 155,P = 0. 326);农民组和其他职业组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分别为0. 02%(24/107 679)和0. 02%(2/9 525),幼托儿童、散居儿童、医务人员组未检出,不同职业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 = 1. 794,P = 0. 805)。2016—2020 年,固定监测点的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分别为0. 49%(5/1 018)、0. 10%(1/1 013)、0(0/1 000)、0. 10%(1/1 026)、0(0/1 009),不同年份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7. 131,P = 0. 008)。采集淡水鱼虾270 条(只),检测256 条(只),其中53 条(只)查出华支睾吸虫囊蚴,阳性率20. 70%。中间宿主中,麦穗鱼的阳性率最高,为48. 15%。采集保虫宿主粪便95 份,其中犬粪59 份,猫粪36 份,未查出华支睾吸虫虫卵。问卷调查共604 人,423 人听说过肝吸虫病,占70.03%, 92.38%的调查对象不生吃、半生吃淡水鱼虾,仅26. 66%的调查对象可以做到生熟菜板分开。结论 四川省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处于较低水平,但中间宿主麦穗鱼的阳性率较高,仍存在华支睾吸虫病传播的潜在风险,应继续加强综合防治措施,降低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减轻华支睾吸虫病的危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2016—2020 年安徽省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调查分析
    操治国, 刘道华, 金伟, 郭见多, 张世清, 李启扬, 呼明闯, 汪敏, 朱磊, 汪天平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1, 19 (3): 131-134.  
    摘要888)      PDF (366KB)(630)   
    目的 了解安徽省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6—2020 年在全省56 个县(市、区)设立华支睾吸虫病监测点,各监测点按地理方位划分为东、西、南、北、中5 个片区,每片区抽取1 个乡镇的1 个行政村开展调查。在每个行政村整群抽取3 周岁以上常住居民作为调查对象,调查人数不少于200 人。收集调查对象的粪便标本,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一粪两检)检测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结果 2016—2020 年共调查73 702 人,其中华支睾吸虫感染27 人,华支睾吸虫总感染率为0. 04%。从监测点来看,有13 个县(市、区)发现华支睾吸虫感染者,其中宣城市的宣州区和泾县感染率最高,均为0. 30%;其余43 个县(市、区)均未发现华支睾吸虫感染者。从生态区来看,华北平原生态区感染率最高,为0. 06%;长江中下游平原生态区感染率最低,为0. 02%。从年份来看,2016—2020 年华支睾吸虫的感染率分别为0. 02%、0. 04%、0. 04%、0. 06%和0. 02%,总体呈上升趋势,但2020 年有波动。从性别来看,男性和女性的感染率分别为0. 03%和0. 04%。从年龄来看,10~19 岁年龄组感染率最高,为0. 06%;3~9 岁、20~29 岁、60~69 岁三个年龄组感染率最低,均为0. 02%。从文化程度来看,初中组感染率最高,为0. 05%;学龄前儿童感染率最低,为0。但感染率在不同监测点、不同生态区、不同年份、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和不同文化程度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均> 0. 05)。结论 2016—2020 年安徽省人群华支睾吸虫总体感染率较低,但与2015 年第三次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时全省的感染率(0. 01%)相比有显著提高,提示今后应加强监测和防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2016—2020 年福建省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结果分析
    谢贤良, 陈云虹, 高澜琳, 谢汉国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1, 19 (3): 135-138.  
    摘要755)      PDF (336KB)(814)   

    目的 了解福建省土源性线虫病流行动态,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全国肝吸虫病和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试行)》要求,根据福建省寄生虫病历史流行情况,2016—2020 年选取全省9 个地市46 个县(市、区)作为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点。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 检查蠕虫感染情况,试管滤纸培养法鉴定钩虫虫种,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3~9 岁儿童蛲虫感染情况。结果 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共调查9 个地市46 个县(市、区) 48 103 人,检查出钩虫、蛔虫和鞭虫感染604 人,总感染率为1. 26%,其中钩虫、蛔虫、鞭虫的感染率分别为1. 11%(535/48 103)、0. 01%(7/48 103)、0. 13%(62/48 103);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3~9 岁儿童7 813 人,感染者497 人,感染率为6. 36%。9 个地市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分别为:福州0. 49%(31/6 269)、厦门0. 19%(10/5249)、漳州1. 11%(46/4 127)、泉州0. 51%(31/6 083)、莆田0. 63%(27/4 256)、南平1. 33%(55/4 125)、三明4. 16%(352/8 470)、宁德0. 31%(13/4 210)、龙岩0. 73%(39/5 314),各地市间总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735. 44,P<0. 05)。男性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1. 00%,女性感染率为1. 49%,女性高于男性,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22. 92,P<0. 01)。各年龄组人群均有感染,80 岁及以上年龄组、70~79 岁组的感染率较高,分别达4. 31%、3. 71%。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群中文盲或半文盲、小学感染率较高,分别为2. 92%、1. 82%,其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277. 13,P<0. 01)。儿童及学生感染主要以蛲虫为主,农民感染则以钩虫为主。结论 福建省人群土源性线虫总感染率呈下降趋势,并处于低感染状态。小学低年级学生和学龄前儿童的蛲虫感染率仍呈较高水平,应加强防治工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