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两年内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螺类调查研究进展
    郭云海, 张仪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2, 20 (4): 185-190,196.  
    摘要385)      PDF (851KB)(1200)   
    本文回顾了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螺类及其感染情况的相关调查研究,全球共记述49科199种,其中淡水螺类11科87种,陆生螺类共38科112种。我国报道10科33种,其中淡水螺类2科11种,陆生螺类8科22种。尽管近年来我国广州管圆线虫病病例报告数在逐渐下降,但随着福寿螺的不断扩散,自然疫源地不断发现,广州管圆线虫病传播风险持续存在,加强相关中间宿主螺类调查对流行病学研究仍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我国人体寄生虫病与少见或罕见寄生虫病
    吴忠道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2, 20 (3): 121-125.  
    摘要854)      PDF (884KB)(1165)   
    我国是寄生虫病流行广泛的国家,部分寄生虫病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严重阻碍经济社会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我国寄生虫病防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少见或罕见寄生虫病时有发生,值得关注和重视。本文介绍了我国寄生虫病的种类及其分类情况,概述了我国常见寄生虫病的流行和防治情况,重点讨论和阐述了少见或罕见寄生虫病的概念、种类以及诊断等内容,以期为学界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我国隐孢子虫病流行现状与防控进展
    王旭, 沈玉娟, 曹建平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2, 20 (3): 136-148.  
    摘要816)      PDF (1049KB)(1033)   
    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spp.)可通过人和动物的活动进行传播,引发人体隐孢子虫病,是导致全球腹泻最重要的六种病原体之一,对儿童和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威胁极大,并可引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目前尚无有效治疗和预防的药物或疫苗,防控难度极大,在世界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为此,本文概述了自1987年我国报道第一例隐孢子虫病病例以来人体隐孢子虫感染情况,并对水源和食物污染、家养动物感染、季节性流行情况等传播风险因素进行了梳理,总结了我国隐孢子虫病的防控进展、面临的挑战以及防治策略等现实问题。现有的调查和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的人源性隐孢子虫分布广泛,HIV/AIDS患者、恶性肿瘤患者和吸毒人员等群体均是需要重点关注的易感人群,主要致病虫种包括人隐孢子虫(C. hominis)和微小隐孢子虫(C. parvum)。考虑到隐孢子虫病的风险因素和防控现状,我国应当在监测网络、防控措施、防治技术、水源净化和健康教育等方面实施综合防控策略,从“寄生虫-人类-保虫宿主-环境”等各个防治环节践行“One Health”理念,从而实现隐孢子虫病的有效监测和控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我国巴贝虫病流行现状与研究进展
    陈木新, 薛靖波, 艾琳, 宋鹏, 蔡玉春, 陈家旭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2, 20 (3): 149-157.  
    摘要739)      PDF (1301KB)(1010)   
    巴贝虫病是由巴贝虫感染引起的一类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巴贝虫经蜱叮咬、输血或器官移植等途径传播,主要寄生于人或其他脊椎动物红细胞内。感染人体的巴贝虫主要有田鼠巴贝虫、猎户巴贝虫、邓肯巴贝虫、分歧巴贝虫等。巴贝虫病呈世界性分布,多发于夏秋季节,在我国属于新发、罕见寄生虫病。过去临床上缺乏敏感有效的诊断方法,导致很多巴贝虫病患者未能得到及时治疗。随着高敏感性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巴贝虫病病例报告数量逐渐增多。本文详细回顾了1943年至今我国人巴贝虫病病例报告情况,概述了巴贝虫病诊断、治疗和致病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我国巴贝虫病防控的挑战和前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的进展、挑战与对策
    操治国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2, 20 (3): 130-135.  
    摘要856)      PDF (899KB)(891)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寄生虫病,在我国流行历史久远,分布范围广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当前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要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消除目标,仍面临诸多困难。本文回顾了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的重要进展,分析了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提出了如期实现消除目标的具体对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我国人体蠕形螨及蠕形螨病研究进展
    赵亚娥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2, 20 (3): 158-164.  
    摘要651)      PDF (993KB)(880)   
    自1842年Simon发现蠕形螨,人类对蠕形螨致病性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我国学者在蠕形螨病确认和防控过程中作出了中国贡献。本文主要就我国学者在蠕形螨致病性确认、致病机制、诊断与检测、流行与防治、分子水平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推动蠕形螨病防控向纵深发展,减少蠕形螨病对我国人群的危害,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茶树油治疗蠕形螨性眼病的研究进展
    郑馨武, 谢思健, 谢文军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3, 21 (1): 57-61.   DOI: 10.3969/j.issn.1672-2302.2023.01.011
    摘要390)   HTML25)    PDF (838KB)(708)   

    眼部蠕形螨感染可造成患者眼表不适,引起多种眼部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茶树油及其衍生物不仅有显著的杀螨效果,还具有抗菌、抗炎活性,是治疗蠕形螨性眼病的常用制剂。目前茶树油相关制剂品种多样,其安全性和最佳使用方法等均未有充分的研究证明。本文对茶树油治疗蠕形螨性眼病的机制、使用方法、安全性和疗效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蠕形螨性眼病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人体寄生虫学课程思政案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赵金红, 唐小牛, 郭俊杰, 刘婷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2, 20 (5): 276-280.  
    摘要316)      PDF (832KB)(705)   
    为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本文以人体寄生虫学课程总论引言为例,将授课内容与爱国主义教育、国际友好合作、国家防控政策和辩证唯物主义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大爱精神、创新意识和辩证思维,探讨课程思政在人体寄生虫学课程中的实施路径,形成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理论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我国国家级寄生虫病防治科研基地建设现状与挑战
    朱泽林, 田添, 郝瑜琬, 王强, 李石柱, 肖宁, 周晓农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2, 20 (3): 170-173,180.  
    摘要749)      PDF (877KB)(700)   
    为提升我国寄生虫病防治工作能力和科研水平,探索寄生虫病防治新策略及适宜技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自2010年起陆续在各省设立了血吸虫病、疟疾、包虫病等寄生虫病防治科研基地。本文回顾了“十三五”时期寄生虫病防治科研基地建设进展,总结基地工作取得的成果及经验,分析基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并就今后工作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医学蠕虫感染宿主的肠道微生物组学研究进展
    胡玥, 詹荣健, 吕志跃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2, 20 (4): 228-234.  
    摘要337)      PDF (869KB)(646)   
    寄生于哺乳动物和人类肠腔内的医学蠕虫与肠道微生物相互作用、相互调节,改变宿主肠道微环境的稳态与平衡,并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本文从肠道微生态、免疫反应及代谢反应等方面就医学蠕虫感染宿主治疗前后肠道微生物的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肠道菌群在寄生虫病的致病机制研究以及诊断治疗等方面提供新视角和理论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我国土源性线虫病的流行和控制
    钱门宝, 李石柱, 周晓农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2, 20 (3): 126-129.  
    摘要824)      PDF (873KB)(635)   
    土源性线虫病(蛔虫病、鞭虫病和钩虫病)曾在我国引起较高的疾病负担。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卫生厕所和安全饮用水的普及以及防控工作的开展促进了我国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和感染人数的显著下降。本文回顾了30余年来我国土源性线虫病流行情况,概述了土源性线虫病的有关控制措施,并对未来我国土源性线虫病控制工作的重点提出了建议。鉴于当前土源性线虫病的流行水平和特征,建议继续加强我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体系建设,在重点流行区加大综合防控措施力度,在低流行区探索土源性线虫病的传播控制和阻断工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我国公共卫生对外援助与合作的进展和展望
    黄璐璐, 丁玮, 陆申宁, 施丹丹, 官亚宜, 王多全, 吕山, 李石柱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2, 20 (3): 174-180.  
    摘要846)      PDF (959KB)(617)   
    对外卫生援助是我国对外援助和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余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卫生治理能力不断提高,我国已从受援国向援助国转变,对外援助的方式、内容和模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援助的广度和深度得到进一步拓展,参与全球卫生治理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本文回顾了我国对外卫生援助的主要历程,梳理了我国公共卫生对外援助与合作的主要方式和内容,分析了我国公共卫生对外援助与合作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我国公共卫生对外援助与合作、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巩固消除成果,防止再传播——我国消除疟疾后的主要挑战与工作重点
    尹建海, 夏志贵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2, 20 (5): 241-244,299.  
    摘要297)      PDF (835KB)(609)   
    本文概述了我国近年来疟疾疫情特征,重点分析了我国消除疟疾后面临的持续输入性压力、再传播与重症和死亡风险以及监测响应能力维持等方面的主要挑战,并从加强组织领导、维持及提升防治能力、加强风险地区和人群疟疾主动监测和防治、强化科技创新与转化、深化联防联控与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为各地开展消除疟疾后的工作提供参考,从而不断巩固我国消除疟疾成果,为建设“无疟世界”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贡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2017—2021年我国其他感染性腹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分析
    任婧寰, 王锐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3, 21 (1): 1-6.   DOI: 10.3969/j.issn.1672-2302.2023.01.001
    摘要716)   HTML96)    PDF (1213KB)(566)   

    目的 了解近年来我国其他感染性腹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简称其他感染性腹泻事件)的发生规律及流行病学特征,为该类事件的预警和有效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7—2021年全国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其他感染性腹泻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17—2021年全国有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事件2 360起,累计报告病例90 689例,死亡病例5例。其他感染性腹泻事件的高发期是冬、春两季,分别在11—12月和3月呈现两个高峰。浙江、广东、江苏、重庆、福建、山东、安徽、广西、湖南和湖北等10个省份报告事件数和病例数较多。明确病原体的其他感染性腹泻事件共2 269起,其中病毒感染导致的事件占95.7%(2 171/2 269),细菌感染导致的事件占3.7%(84/2 269),病毒/细菌混合感染导致的事件占0.6%(14/2 269)。在所有明确病原体的其他感染性腹泻事件中,诺如病毒感染导致的占93.5%(2 122/2 269)。生活接触传播、食品污染和饮用水污染是其他感染性腹泻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生活接触传播所致事件占比最高(51.0%,1 204/2 360)。托幼机构和学校是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生的主要场所,共发生2 163起。结论 近年来我国其他感染性腹泻事件发生数呈上升趋势,主要病原为诺如病毒,托幼机构和学校是其发生的主要场所。今后应做好学校等重点场所的卫生监管和重点人群的健康宣教,加强食品安全和饮用水卫生管理,同时提高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诊断能力,提升事件监测报告水平,有效预防和控制该类事件的发生。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1997—2022年合肥市HIV/AIDS流行特征分析
    孙静, 冯金保, 张小鹏, 姚晖, 邓晓岚, 陈超杰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3, 21 (4): 216-219,237.   DOI: 10.3969/j.issn.1672-2302.2023.04.008
    摘要236)   HTML8)    PDF (3286KB)(528)   

    目的 分析合肥市HIV/AIDS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1997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合肥市报告的HIV/AIDS患者信息,并对HIV/AIDS的时间、人群、地区等分布特征以及传播途径、发现途径等进行分析。采用Joinpoint回归分析合肥市新报告HIV/AIDS感染率的变化趋势。结果 1997—2022年合肥市累计报告HIV/AIDS患者3 974例,其中,男性3 608例(占90.79%),女性366例(占9.21%),性别比为9.86∶1。年龄上以20~29岁居多(1 511例,占38.02%),2008年以来≥50岁组病例数占比呈上升趋势(χ2趋势=62.73,P<0.05);文化程度上大专及以上学历较多(1 670例,占42.02%);职业分布上服务行业较多(1 805例,占45.42%),学生人群报告病例数占比自2008年起呈上升趋势(χ2趋势=32.08,P<0.05)。传播途径中,同性性传播2 525例(占63.54%),同性性传播占比自2003年起呈上升趋势(χ2趋势=79.43,P<0.05)。发现途径以检测咨询(1 832例,占46.10%)和临床就诊(1 628 例,占40.97%)为主。Joinpoint分析显示,1997—2022年合肥市人群报告HIV感染率以每年21.90%的总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 AAPC)上升(Z=13.44,P<0.05)。结论 近年来,合肥市HIV/AIDS流行水平总体较为平稳,中老年、学生及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等是艾滋病防治的重点人群,应加大对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及筛查力度,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2020年洪涝灾害后湖北省钉螺扩散情况调查
    王晖, 单晓伟, 钟晨晖, 刘斯, 杨军晶, 刘建兵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2, 20 (4): 202-205,209.  
    摘要282)      PDF (810KB)(523)   
    目的 了解2020年洪涝灾害后湖北省钉螺扩散情况,为汛期控制钉螺扩散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以县为单位、以水系为单元,在2020年汛后开展钉螺扩散范围和钉螺上爬附着物情况调查,并对捕获的钉螺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 在湖北省63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及毗邻地区共调查933处环境,环境面积6 965.77 hm2,涉及30余条水系,发现有20个流行县(市、区)有钉螺扩散,扩散总面积为4 350.74 hm2,其中原有钉螺环境扩大面积为1 360.39 hm2,复现钉螺环境面积1 856.19 hm2,新发钉螺环境面积1 134.16 hm2,捕获钉螺159 997只,活螺149 928只,未发现感染性钉螺。对出现钉螺扩散的20个流行县(市、区)开展钉螺上爬附着物情况调查,累计捡获钉螺85 458只,在树木﹑墙面捡获钉螺较多,分别捡获33 326只和35 581只,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结论 2020年洪涝灾害后,湖北省部分血吸虫病流行区出现较大面积的钉螺扩散,需加强洪灾后的钉螺调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置钉螺扩散环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媒介蚊虫生物杀虫剂杀虫机制及效果研究进展
    类晶晶, 公茂庆, 刘丽娟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2, 20 (4): 235-240.  
    摘要344)      PDF (865KB)(522)   
    蚊虫不仅骚扰人类,还能传播多种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以疟疾、登革热为代表的蚊媒疾病的传播和流行迫使人们更加重视蚊媒防制。大量化学杀虫剂的使用导致蚊虫抗药性问题日益严重,生物防治技术能够避免抗药性产生,且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细菌类、真菌类、病毒类等媒介蚊虫生物杀虫剂的杀虫机制以及杀虫效果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空间流行病学课程建设现状及其教学方法探讨
    张志杰, 姜庆五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3, 21 (1): 52-56.   DOI: 10.3969/j.issn.1672-2302.2023.01.010
    摘要327)   HTML18)    PDF (769KB)(507)   

    空间流行病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其充分利用空间地理信息的特点为流行病学提供了新机遇,并产生了大量的人才需求,迫切需要进行相应的课程建设。本文系统回顾了国内外空间流行病学的课程开设情况,整理了相关参考书籍,总结了当前国内外空间流行病学课程的建设现状并简要探讨已有的课程教学方法,为今后更好地开展空间流行病学课程教学、培养多元化人才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我国登革热重要媒介白纹伊蚊抗药性研究进展
    卢娜, 周红宁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2, 20 (3): 165-169.  
    摘要709)      PDF (948KB)(503)   
    登革热广泛流行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白纹伊蚊是登革热重要传播媒介,在我国分布广泛。目前采用杀虫剂控制白纹伊蚊种群密度是登革热最有效的防治措施之一,但长期使用杀虫剂会导致白纹伊蚊产生抗药性。本文就近年来我国白纹伊蚊对拟除虫菊酯、氨基甲酸酯和有机磷类杀虫剂的抗药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杀虫剂的合理使用及媒介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2018—2019年石台县野外灭鼠控制血吸虫病传染源效果观察
    何家昶, 陶伟, 汪天平, 高风华, 陈雪峰, 许晓娟, 代波, 丁宋军, 刘婷, 李异, 汪昊, 茅维飞, 章乐生, 张世清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2, 20 (5): 257-259,263.  
    摘要274)      PDF (847KB)(494)   
    目的 观察在以野鼠作为主要传染源的血吸虫病流行区,通过野外灭鼠配合常规防治措施控制血吸虫病动物传染源的效果。方法 在石台县选择3个血吸虫病流行村,其中试验村(矶滩村和石泉村)采取常规防治措施结合野外灭鼠措施(1次),对照村(西柏村)仅采取常规防治措施,一年后评估野鼠密度及其血吸虫感染情况。结果 试验村矶滩村灭鼠前后野鼠密度分别为9.91%(75/757)、4.99%(34/6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62,P<0.05);石泉村灭鼠前后野鼠密度分别为5.31%(32/623)、3.28%(17/5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56,P>0.05);对照村西柏村防治前后野鼠密度分别为3.44%(20/582)、4.45%(21/4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15,P>0.05)。试验村矶滩村灭鼠前后野鼠感染率分别为36.00%(27/75)、17.65%(6/34),石泉村灭鼠前后野鼠感染率分别为18.75%(6/32)、11.76%(2/17),对照村西柏村防治前后野鼠感染率分别为5.00%(1/20)、14.29%(3/21),3个村干预前后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756、0.050、0.226,P均>0.05)。结论 在以野鼠为主要传染源的血吸虫病流行区,野外灭鼠对于短期内降低野鼠密度以及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具有一定可行性,但效果还需要进一步评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