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 2023, Vol. 21 ›› Issue (3): 160-163.doi: 10.3969/j.issn.1672-2302.2023.03.009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颁布20周年专题 • 上一篇 下一篇
YIN Yuan(), WU Hui, WANG Yue, ZHOU Yu-xiang, REN Zhi-xing(
)
摘要:
目的 分析长春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收集2004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长春市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资料,对事件的分级、分类、时间、地区及场所分布等特征进行描述性研究。结果 2004—2022年长春市累计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 070起,发病8 164例,死亡198例。以未分级事件为主(3 031起,占98.73%);其余为一般事件(29起,占0.94%)和较大事件(10起,占0.33%)。环境因素事件的事件数(2 858起,占93.09%)和死亡数(165例,占83.33%)均最高,其次为传染病事件,事件数和死亡数分别为195起(占6.35%)和29例(占14.65%)。环境因素事件以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为主,事件数和死亡数分别占环境因素事件的99.90%(2 855/2 858)和100.00%(165/165)。传染病事件以甲型H1N1流感事件为主,占传染病事件的60.00%(117/195);死亡数最多的是流行性出血热,占传染病事件的48.28%(14/29)。报告事件数前三位的地区为朝阳区(1 490起)、德惠市(356起)和二道区(334起),占事件总数的71.01%。10月—次年3月为事件高发期,共报告2 589起(占84.33%)。事件发生场所主要为家庭和学校,分别报告2 663起(占86.74%)和128起(占4.17%)。结论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是长春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重点,应积极改善居民自供暖方式,加强社区和学校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群众防范意识,以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