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 2023, Vol. 21 ›› Issue (3): 130-134,140.doi: 10.3969/j.issn.1672-2302.2023.03.003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颁布20周年专题 • 上一篇 下一篇
DENG Shu(), TENG Xue-jiao, ZHAO Yu-qiu, WU Jia-bing()
摘要:
目的 分析安徽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收集安徽省报告日期为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且已结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事件的级别、类型、传播途径及三间分布等进行分析。结果 2018—2022年安徽省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 275起,发病36 119例,死亡60例。事件级别以未分级和一般事件为主,分别占77.65%和20.94%;事件类别以传染病为主(1 200起,占94.12%),主要为呼吸道传染病,占73.25%(879/1 200),新冠病毒感染、水痘和流行性感冒为传染病事件的主要报告病种,分别占29.33%(352/1 200)、26.75%(321/1 200)和12.50%(150/1 200);其次为突发中毒事件(66起,占5.18%),以食物中毒为主,占60.61%(40/66)。致死原因前三位的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8例,占13.33%)、出血热(5例,占8.33%)、误食野生毒蕈和磷化铝中毒(各4例,各占6.67%)。时间分布呈现2个高峰,主高峰为10月至次年2月,次高峰为4—6月;报告事件起数居前三位的地市为合肥市(145起,占11.37%)、芜湖市(138起,占10.82%)和马鞍山市(135起,占10.59%);高发场所为学校,共报告764起(占59.92%),发病31 457例,报告病种主要为水痘(321起,占42.02%),其次为社区/自然村及家庭,报告445起,发病3 621例,以新冠病毒感染聚集性疫情为主(251起,占56.40%)。传染病事件和突发中毒事件的报告时间与事件持续时间均呈正相关(rs=1.000、0.998,P均<0.001)。结论 安徽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传染病为主,学校是防控重点场所。同时需加强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和处置,减少死亡病例的发生。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