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肖东楼. 霍乱防治手册[M]. 6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
[2] |
柳婷婷, 李萍, 杨文辉, 等. 我国主要沿海地区O1群霍乱弧菌分子分型特征分析[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22, 38(1):10-18.
|
[3] |
Phelps MD, Simonsen L, Jensen PKM. Individual and household exposures associated with cholera transmission in case-control studies: a systematic review[J]. Trop Med Int Health, 2019, 24(10):1151-1168.
doi: 10.1111/tmi.13293
pmid: 31343805
|
[4] |
冼桂江, 盘珍梅, 彭美薇, 等. 2009—2014年梧州市霍乱弧菌监测结果[J]. 热带医学杂志, 2016, 16(1):106-107,126.
|
[5] |
卫生部疾病控制司. 霍乱防治手册[M]. 5版. 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1999.
|
[6] |
陈保立, 阚飙. 霍乱弧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研究进展[J]. 疾病监测, 2013, 28(3):241-244.
|
[7] |
王瀚炜, 王镜泉, 刘秀峰. 2013—2018年福州市霍乱监测结果分析[J]. 应用预防医学, 2019, 25(5):404-406.
|
[8] |
杨明强, 朱兴荣, 林婷, 等. 漳州市龙海区2018—2021年霍乱弧菌监测结果分析[J].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22, 28(5):70-71.
|
[9] |
伍业健, 张欣强, 和鹏, 等. 2013年—2015年广州市水体及水产品霍乱弧菌监测分析[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7, 27(9):1305-1307.
|
[10] |
胡灿, 黄荷, 韦小瑜, 等. 贵州省1982—2018年霍乱流行特征及海(水)产品监测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 2021, 48(22):4037-4040,4077.
|
[11] |
舒高林, 李东迅, 彭华, 等. 2013—2019年北京市昌平区霍乱弧菌病原学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疾病监测, 2020, 35(8):735-741.
|
[12] |
钟贤武, 张维蔚, 李海麟, 等. 广州市2019年两栖及爬行类动物食品霍乱弧菌污染状况[J]. 中国热带医学, 2020, 20(8):717-720,730.
doi: 10.13604/j.cnki.46-1064/r.2020.08.05
|
[13] |
华伟玉, 刘锋. 海淀区霍乱流行特征分析[J]. 预防医学, 2018, 30(10):1034-1036.
|
[14] |
郭敏建, 王国华. 一起由非产毒O1群小川型霍乱弧菌引起的感染性腹泻聚集性疫情调查分析[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20, 30(2):247-248,251.
|
[15] |
阚飙. 霍乱监测的新问题[J]. 传染病信息, 2006, 19(1):16-17.
|
[16] |
赵科伕, 张磊, 吴金菊, 等. 某高校一起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调查报告[J].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18, 24(6):402-406.
|
[17] |
陈辉积, 刘永诺, 蔡小廷, 等. 1起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的病原学分析[J]. 预防医学论坛, 2023, 29(7):511-514,532.
|
[18] |
徐秋琼, 李柏生, 余泳红, 等. 广州市一起非O1/O139群霍乱弧菌食物中毒分离株的病原特征分析[J]. 疾病监测, 2017, 32(2):149-1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