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2019 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分析
单晓伟, 肖瑛∗, 刘斯, 刘建兵, 苏正明
2020,18(2):
81-86.
摘要
(
609 )
PDF(813KB)
(
1523
)
目的 分析 2015-2019 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资料,掌握全省血吸虫病流行态势,指导今后监测工作。 方法 按《湖北省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5 年版)》要求,在全省 13 个地市设立 207 个血吸虫病监测点,开展常规监测、监测点监测和风险监测。 监测内容包括本地居民及流动人群病情监测、家畜血吸虫感染监测以及螺情监测。 对各年监测数据收集后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监测结果显示,本地居民血吸虫病血检阳性率由 2015 年的2. 75%(4 470 / 173 558) 下降至 2019 年的 2. 09% ( 2 169 / 103 885), 血吸虫感染率在 2015 年为 0. 07% ( 120 /173 558),之后年份均为 0,五年来均无急性血吸虫感染病例。 流动人群血吸虫病血检阳性率由 2015 年的 1. 06%(98 / 9 249)下降到 2019 年的 0. 79%(100 / 12 602),血吸虫感染率在 2015 年为 0. 02%(2 / 9 249),之后年份均为 0。五年间累计开展家畜查病 7 880 头,其中耕牛 5 325 头,未发现感染血吸虫。 累计开展钉螺调查面积 94 297. 8 hm2,查出钉螺面积 34 263. 05 hm2,共捕获活螺 876 392 只,未发现感染性钉螺。 活螺平均密度由 2015 年的 0. 291 5 只 /框下降至 2019 年的 0. 124 1 只 / 框,有螺框出现率由 2015 年的 9. 54%下降至 2019 年的 6. 19%。 累计开展野粪监测2 035 份,未发现阳性。 累计在 49 处水域开展钉螺扩散监测,并打捞漂浮物 6 942 kg,未发现漂浮物携带钉螺。 对252 处有螺环境开展风险监测,发现有阳性野粪的Ⅰ级风险处共 12 处。 结论 2015-2019 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疫情已处于历史最低水平,但风险监测仍发现个别地区的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不容忽视,需重点加大对现存耕牛的管控力度。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