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20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2-10-2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创刊50周年特约专稿
    巩固消除成果,防止再传播——我国消除疟疾后的主要挑战与工作重点
    尹建海, 夏志贵
    2022,20(5):  241-244,299. 
    摘要 ( 299 )   PDF(835KB) ( 617 )  
    本文概述了我国近年来疟疾疫情特征,重点分析了我国消除疟疾后面临的持续输入性压力、再传播与重症和死亡风险以及监测响应能力维持等方面的主要挑战,并从加强组织领导、维持及提升防治能力、加强风险地区和人群疟疾主动监测和防治、强化科技创新与转化、深化联防联控与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为各地开展消除疟疾后的工作提供参考,从而不断巩固我国消除疟疾成果,为建设“无疟世界”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贡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防治研究
    闽江流域部分地区并殖吸虫第二中间宿主溪蟹感染情况调查
    江典伟, 谢汉国, 林陈鑫, 罗鋆, 程由注
    2022,20(5):  245-248. 
    摘要 ( 294 )   PDF(997KB) ( 469 )  
    目的 调查闽江流域部分地区并殖吸虫第二中间宿主溪蟹囊蚴感染情况,为闽江流域并殖吸虫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在闽江上游、上游周边和闽江中段等3个区域设置调查点,开展并殖吸虫第二中间宿主溪蟹囊蚴感染情况调查,鉴定所捕获溪蟹,双筛法收集囊蚴,镜检后计算溪蟹囊蚴感染率、感染度和感染指数。结果 捕获溪蟹595只,囊蚴感染率为36.81%,闽江上游、上游周边及闽江中段3个区域溪蟹并殖吸虫囊蚴感染率分别为54.93%(78/142)、44.03%(59/134)、25.71%(82/319),不同区域溪蟹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96,P<0.05)。总体感染指数为5.90,3个区域感染指数分别为13.47、7.80、2.17,均为高度风险疫源地。查获溪蟹8种,除沈氏华南溪蟹未检出囊蚴外,其余7种均有感染,其中将乐华溪蟹和尤溪博特溪蟹感染率较高,分别为65.25%(77/118)和64.58%(31/48);不同蟹种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86,P<0.05)。共检出囊蚴3种,分别为卫氏并殖吸虫、斯氏并殖吸虫和三平正并殖吸虫囊蚴。结论 闽江流域部分地区溪蟹并殖吸虫感染率较高,应引起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人群的感染。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7—2021年泉州市土源性线虫感染流动监测结果分析
    王秋月, 范桂生, 陈志扬, 王伟明
    2022,20(5):  249-252. 
    摘要 ( 233 )   PDF(430KB) ( 248 )  
    目的 了解泉州市土源性线虫的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根据《全国肝吸虫病和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试行)》和《福建省重点寄生虫病监测方案(试行)》的要求,2017—2021年选取泉州市安溪县、晋江市、南安市、石狮市、永春县、泉港区等6个县(市、区)的30个行政村作为土源性线虫病流动监测点,收集监测点3岁以上常住居民的粪便。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一粪二检)检测粪便中虫卵并计数,计算感染率,用试管滤纸培养法鉴定钩虫种类。3~9岁儿童加做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蛲虫卵。结果 2017—2021年共调查6 021人,粪检检出土源性线虫感染者共32人,总感染率为0.53%,钩虫、鞭虫和蛲虫的感染率分别为0.35%、0.03%和0.15%,无混合感染,无蛔虫感染。不同地区、性别、年龄组及职业人群的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552、5.170、18.551、18.073,P均<0.05),其中女性、60岁以上年龄段人群以及农民感染率较高。不同文化程度人群中,文盲或半文盲人群感染率较高,大专及以上人群未检出感染者。肛拭法检测3~9岁儿童1 042名,检出蛲虫感染者62名,蛲虫感染率为5.95%;不同地区和年龄的儿童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5.122、16.950,P均<0.05),其中晋江市感染率较高,永春县未检出感染者;6岁儿童感染率较高,9岁组未检出感染者。结论 泉州市土源性线虫病总体呈较低水平流行,儿童和60岁以上留守老人是泉州市土源性线虫病防治工作的重点人群,应持续加强对其监测和健康教育。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5—2020年铜陵市流行性感冒监测结果分析
    张义华, 朱童娜, 周马云, 叶梦, 李承宝, 汪道发, 蔡亦红
    2022,20(5):  253-256,273. 
    摘要 ( 323 )   PDF(1462KB) ( 427 )  
    目的 了解铜陵市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流行特征,为辖区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收集2015—2020年铜陵市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es,ILI)、病原学监测和ILI暴发疫情等监测数据,分析ILI的分布特征以及病毒阳性标本的人群、时间分布和分型等流行特征。结果 2015—2020年,铜陵市2家哨点医院报告ILI共计26 862例,其中5岁以下人群占比最高,为46.04%(12 367/26 862);流感样病例百分比(ILI%)为3.11%(26 862/862 671),各年度IL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1.478,P<0.05);监测年度内共出现8次就诊高峰,主要发生在冬春季。共采集ILI标本8 490份,总阳性率为12.60%(1 082/8 490),男性和女性阳性率分别为14.44%(586/4 059)和11.19%(496/4 431);各年龄组中,5~14岁组阳性率较高,为22.41%(322/1 437);各年度中,以2017—2018年度阳性率较高,为20.63%(255/1 236);不同性别、年龄组、年度间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0.038、249.020、941.478,P均<0.05)。不同监测年度中,甲型H1N1、A(H3N2)流感在每个监测年度均有流行,B型流感Victoria 系和 Yamagata 系则呈交替流行。共报告流感暴发疫情20起,均发生在中小学。结论 铜陵市流感流行季节主要为冬春季,5~14岁组儿童青少年为发病重点人群,需加强学生疫苗接种及重点场所流感监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8—2019年石台县野外灭鼠控制血吸虫病传染源效果观察
    何家昶, 陶伟, 汪天平, 高风华, 陈雪峰, 许晓娟, 代波, 丁宋军, 刘婷, 李异, 汪昊, 茅维飞, 章乐生, 张世清
    2022,20(5):  257-259,263. 
    摘要 ( 274 )   PDF(847KB) ( 503 )  
    目的 观察在以野鼠作为主要传染源的血吸虫病流行区,通过野外灭鼠配合常规防治措施控制血吸虫病动物传染源的效果。方法 在石台县选择3个血吸虫病流行村,其中试验村(矶滩村和石泉村)采取常规防治措施结合野外灭鼠措施(1次),对照村(西柏村)仅采取常规防治措施,一年后评估野鼠密度及其血吸虫感染情况。结果 试验村矶滩村灭鼠前后野鼠密度分别为9.91%(75/757)、4.99%(34/6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62,P<0.05);石泉村灭鼠前后野鼠密度分别为5.31%(32/623)、3.28%(17/5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56,P>0.05);对照村西柏村防治前后野鼠密度分别为3.44%(20/582)、4.45%(21/4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15,P>0.05)。试验村矶滩村灭鼠前后野鼠感染率分别为36.00%(27/75)、17.65%(6/34),石泉村灭鼠前后野鼠感染率分别为18.75%(6/32)、11.76%(2/17),对照村西柏村防治前后野鼠感染率分别为5.00%(1/20)、14.29%(3/21),3个村干预前后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756、0.050、0.226,P均>0.05)。结论 在以野鼠为主要传染源的血吸虫病流行区,野外灭鼠对于短期内降低野鼠密度以及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具有一定可行性,但效果还需要进一步评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合运用集中度与圆形分布法分析124例肾综合征出血热季节性分布特征
    余晚凤, 陶际春, 范冬青, 卜祥祥, 孙恩涛, 杨进孙, 王文节
    2022,20(5):  260-263. 
    摘要 ( 331 )   PDF(972KB) ( 325 )  
    目的 探究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of renal syndrome, HFRS)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其季节分布特征,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7月—2020年9月收治的HFRS实验室确诊病例,联合运用集中度及圆形分布法进行发病时间的季节性聚集强弱分析。结果 2010—2020年HFRS病例集中度M=0.42,表明HFRS发病高峰期有一定的季节性;圆形分布法分析结果显示,HFRS患者发病时间呈双峰分布,春夏季(主高峰)及秋冬季(次高峰)发病高峰日分别为5月15日和1月7日,高峰期分别为4月4日—6月25日和12月3日—次年2月12日。通过Watson-Williams检验分析HFRS男性、女性病例高峰日及高峰期差异,结果显示春秋季(3—8月)(F=3.28,P>0.05)和秋冬季(9月—次年2月)(F=0.069,P>0.05)高峰日及高峰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集中度和圆形分布法具有定量以及精确计算实际发病高峰日及高峰区间的优势。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0—2020年124例HFRS病例发病时间具有一定季节性,流行趋势呈主-次高峰双峰型,4—6月为主高峰,12月—次年2月为次高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防治管理
    2016—2021年重庆市寄生虫病防治技术竞赛成绩分析
    蔡娇娇, 许静茹, 李志峰, 谭妍, 向尧
    2022,20(5):  264-269. 
    摘要 ( 173 )   PDF(916KB) ( 377 )  
    目的 评估重庆市各区(县)医院和疾控中心寄生虫病防治人员的业务水平,推动相关单位寄生虫病防治能力建设。方法 收集2016—2021年每年参加重庆市寄生虫病防治技术竞赛队员的个人信息和竞赛成绩(2020年因疫情原因取消),竞赛分为理论考试和技能操作两部分,采用SPSS 19.0对竞赛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采用U检验或H检验对不同性质成绩进行比较。结果 参赛人员来自重庆市38个区(县),2016—2021年参赛人数分别为73、73、78、76、84人。每年参赛人员女性均多于男性,职称以初级为主,工作地区主要为市辖区。2016年仅疾控机构人员参加竞赛,2017年医疗机构人员开始参赛,至2021年医疗机构人员参赛人数首次超过疾控机构。2016—2021年,参赛选手总成绩的中位数分别为83.50、77.00、88.00、81.00和94.95。其中,技能总成绩的中位数分别为34.00、31.00、36.00、26.00和40.40,理论成绩中位数分别为47.00、45.00、50.50、53.00、55.25。2016年,女性选手的理论成绩、加藤镜检成绩均高于男性选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753.50、775.50,P均<0.05);市辖区选手的理论成绩高于市辖县选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379.50,P=0.04)。2018年,市辖区选手的理论成绩高于市辖县选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410.00,P=0.03)。2019年,女性选手的疟疾制片成绩高于男性选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775.50,P=0.01)。2021年,中高级职称人员总成绩和疟疾镜检成绩高于初级和初级以下职称人员,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H=6.65、6.81,P均<0.05);来自医疗机构的选手疟疾镜检成绩高于来自疾控机构的选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1 134.00,P=0.02)。结论 重庆市寄生虫病防治技术人员的寄生虫理论知识和疟原虫制片能力较好,而蠕虫虫卵和疟原虫镜检能力有待提高,建议进一步加强基层寄生虫病防治队伍建设,提高寄生虫病防治能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经腹腔胆囊穿刺引流术在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急性胆囊炎治疗中的应用
    刘敏, 翟大明, 汤卫忠, 赵奕文
    2022,20(5):  270-273. 
    摘要 ( 267 )   PDF(919KB) ( 230 )  
    目的 探讨经腹腔胆囊穿刺引流术(percutaneous cholecystostomy, PC)在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急性胆囊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2016年1月—2021年1月在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行经腹腔PC的17例晚期血吸虫病合并急性胆囊炎患者临床资料,记录置管操作时间、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保留置管时间,对比分析术前及术后72 h血清相关炎症和肝功能指标。结果 所有穿刺置管均一次性成功,置管操作时间(14.1±4.3) min,临床症状缓解时间(54.2±9.8) h,保留置管时间(19.0±5.4) d。术前血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分别为20.6(18.2,23.7)×109 /L、(81.2±12.4)%、(140±15) mg/L、(0.46±0.13) ng/mL、(176±25) pg/mL;术后72 h上述血清相关炎症指标分别为13.2(11.5,16.6)×109 /L、(69.9±15.8)%、(81±14) mg/L、(0.34±0.12) ng/mL、(135±25) pg/mL,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 =-3.962,t =2.261、14.259、3.592、6.432,P均<0.05)。术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肽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总胆红素、血清总蛋白分别为52.0(30.0,85.5) U/L、62.5(40.0,83.3) U/L、43.0(21.0,59.0) U/L、19.9(15.5,30.4) μmol/L、(54.0±9.7) g/L;术后72 h上述肝功能主要相关指标分别为51.0(28.3,80.5) U/L、58.0(38.5,84.5) U/L、41.9(19.5,50.0) U/L、16.1(14.7,25.7) μmol/L、(68.4±10.3) g/L,与术前相比,血清总胆红素、血清总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2.150,t =3.603,P均<0.05)。结论 晚期血吸虫病合并急性胆囊炎患者采用经腹腔PC治疗安全有效,对患者后期治疗有积极的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道
    云南省砚山县首例并殖吸虫病报道
    杨自强, 李兴艳, 字金荣, 王敏, 付鹏
    2022,20(5):  274-275,280. 
    摘要 ( 220 )   PDF(977KB) ( 423 )  
    本文报道了云南省砚山县首例并殖吸虫病病例,该病例曾误诊为慢性血吸虫病,后经流行病学和病原学诊断确诊为并殖吸虫病。本病例报道旨在提高当地医务人员对并殖吸虫病的认知,为临床诊断该类疾病提供指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学探讨
    人体寄生虫学课程思政案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赵金红, 唐小牛, 郭俊杰, 刘婷
    2022,20(5):  276-280. 
    摘要 ( 316 )   PDF(832KB) ( 725 )  
    为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本文以人体寄生虫学课程总论引言为例,将授课内容与爱国主义教育、国际友好合作、国家防控政策和辩证唯物主义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大爱精神、创新意识和辩证思维,探讨课程思政在人体寄生虫学课程中的实施路径,形成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理论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吸虫病现场教学在人体寄生虫学课程思政教育中的探索和实践
    朱红刚, 邓伟文, 关飞, 刘文琪, 雷家慧
    2022,20(5):  281-283,294. 
    摘要 ( 353 )   PDF(446KB) ( 470 )  
    课程思政教育是当前高校教学工作的重点内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人体寄生虫学教学团队立足人体寄生虫学课程特点,借助学校所处的地理优势,深入开展日本血吸虫病现场教学,将思政教育充分融入课程。通过展示我国血防工作成就、演示哨鼠监测实验、观察钉螺孳生环境和参观血吸虫病防治专科医院等,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融为一体,达到思政育人的效果。现将现场教学的探索和实践过程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期为医学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病毒感染对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进展
    杨筱萌, 罗语思, 张科
    2022,20(5):  284-289. 
    摘要 ( 274 )   PDF(1013KB) ( 420 )  
    病毒感染与宿主细胞凋亡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宿主细胞主动性凋亡引起被感染细胞死亡,同时达到清除病毒的效果,在机体防御病毒感染中起重要作用;病毒亦主动诱导或抑制宿主细胞凋亡,从而达到在机体内复制产生更多子代病毒并完成生活周期的目的,并造成持续性感染或肿瘤发生。本文对细胞凋亡与病毒感染关系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为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治疗和抗病毒制剂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并殖吸虫实验室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杨荣笙, 汪天平
    2022,20(5):  290-294. 
    摘要 ( 232 )   PDF(506KB) ( 498 )  
    并殖吸虫病是我国重要的食源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之一。并殖吸虫成虫可对宿主肺部造成严重伤害,因此准确及时检测出并殖吸虫十分重要。目前,并殖吸虫的实验室检测技术主要包括病原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本文就上述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并殖吸虫病的诊断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体蠕虫感染对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进展
    张艺馨, 张本光
    2022,20(5):  295-299. 
    摘要 ( 199 )   PDF(859KB) ( 374 )  
    人体蠕虫与肠道菌群相互作用,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健康。本文重点就旋毛形线虫、毛首鞭形线虫、似蚓蛔线虫、钩虫、缩小膜壳绦虫、华支睾吸虫、血吸虫等主要蠕虫与肠道菌群之间关系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