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20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2-12-2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著
    基于SIRIMA模型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猩红热流行影响的分析——以上海市松江区为例
    高桂玲, 吕锡宏, 孙中兴
    2022,20(6):  301-306. 
    摘要 ( 291 )   PDF(2527KB) ( 448 )  
    摘要:目的  建立松江区猩红热病例的时间预测模型,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上海市松江区猩红热发病的影响。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模块中报告的2011—2020年上海市松江区猩红热病例数据,使用SARIMA模型对2011年1月—2019年6月猩红热月报告病例数进行模拟构建模型,依据2019年7—12月猩红热实际发生值评估模型的预测效果,并采用最优模型预测2020年猩红热发生情况,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2020年松江区猩红热流行情况产生的影响。结果  2011—2020年上海市松江区累计报告猩红热病例4 438例,年均报告444例,年均报告发病率23.27/10万;疫情呈现季节性,呈双峰分布。最终SARIMA(1,1,0)(2,1,1)12拟合效果最优,AIC、BIC、MAPE值分别为90.93、105.93、7.68%,残差检验为白噪声序列,预测值与实际值走势基本相符。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松江区2020年猩红热实际发生94例,比预期发生值低84.09%。结论  SARIMA模型较好地拟合了松江区猩红热的发病趋势;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松江区2020年猩红热发病数大幅下降,全区呈低水平流行。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防治研究
    2016—2021年厦门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分析与趋势预测
    林艺兰, 张怡盾, 郭志南
    2022,20(6):  307-309,329. 
    摘要 ( 214 )   PDF(1113KB) ( 274 )  
    摘要:目的  了解和掌握厦门市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  从国家传染病监测系统收集2016—2021年厦门市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资料,计算并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时间的发病率变化情况;用年平均变化百分比(annual mean percentage change, APC)评价发病率变化趋势,用GM(1,1)模型预测未来三年发病率。结果  2016—2021年厦门市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2 332例,发病率在3.99/10万~13.60/10万之间波动,年平均发病率9.20/10万,男性(10.98/10万)高于女性(7.27/10万),发病年龄集中在1~14岁(1 976例,占84.73%),其中学生和幼托机构儿童1 727例。发病时间呈双高峰分布,发病例数最多在5月和11月。全市发病率年均下降21.61%(t=-3.49,P<0.05)。GM(1,1)模型建模预测值与实际值误差11.14%,预测2022—2024年发病率将进一步下降。结论  厦门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仍处在福建省中上水平,应进一步加强疫苗接种和行为干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6—2020年武汉市晚期血吸虫病死亡患者调查分析
    张佳京, 徐明星, 罗华堂, 王浩, 李洋, 熊月琳, 王帅, 刘毅俊
    2022,20(6):  310-312,316. 
    摘要 ( 193 )   PDF(869KB) ( 216 )  
    摘要:目的  分析和掌握武汉市晚期血吸虫病(简称晚血)死亡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死因,为改善晚血患者生命质量采取针对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和分析2016—2020年武汉市晚血死亡患者基本情况、诊断、治疗和死亡原因。结果  2016—2020年武汉市晚血死亡患者共168人,其中男性94人,女性74人;临床诊断病例147人,确诊病例21人;腹水型127人,其他类型41人,包含巨脾型39人和结肠增殖型2人。平均诊断年龄为(61.25±11.94)岁,平均死亡年龄(70.56±10.21)岁,有164人经过至少1次治疗。死因主要为消化系统疾病(128人),其中肝硬化68人、腹水21人、肝癌16人、消化道出血14人、其他消化系统肿瘤9人;其他死因40人,其中心脑血管疾病19人、呼吸系统疾病2人、其他肿瘤4人和其他情况15人。不同诊断类型的病程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6,P<0.05),不同临床分型的诊断年龄、死亡年龄和病程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3、5.11,Z=-3.97,P均<0.05),不同死因的病程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6,P<0.05),患者病程时间与诊断年龄存在关联,诊断越早的患者的病程时间越长(r=-0.463,P<0.05)。结论  晚血患者平均死亡年龄有所提高,晚期并发症依然是患者的主要健康危害和死亡原因,应继续坚持晚血免费救治措施,重视晚血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提高晚血患者生存质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1—2020年泉州市洛江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蔡永成, 蒋少彬, 张屏
    2022,20(6):  313-316. 
    摘要 ( 214 )   PDF(1227KB) ( 390 )  
    摘要:目的  分析泉州市洛江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探讨和制定洛江区手足口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数据,收集2011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洛江区手足口病资料,应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病例的时间、地区、人群等流行分布特征。结果  2011—2020年洛江区报告手足口病病例7 319例,重症病例1例,无死亡病例,发病率为25.00/10万~493.27/10万,年均发病率为324.14/10万,发病率呈现逐年降低趋势(χ2趋势=118.98,P<0.05);病例高峰主要出现在春夏季,秋季次之。各街道(乡镇)均有病例报告,其中万安街道(26.55%,1 943/7 319)、马甲镇(25.55%,1 870/7 319)、双阳街道(18.66%,1 366/7 319)病例分布较多,占总病例数的70.76%。男性病例4 721例,女性2 598例,性别比为1.82∶1;发病人群主要为散居儿童(69.95%,5 210/7 319),其次是幼托儿童(27.18%,1 989/7 319);5岁以下年龄组报告病例较多,占总病例数的91.57%。结论  洛江区手足口病疫情具有周期性、季节性变化特征,5岁以下儿童为高发人群,要加强对儿童手足口病防控力度。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0—2021年镇江市丹徒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分析
    解琴, 王涛, 李志伟, 吴军
    2022,20(6):  317-320. 
    摘要 ( 202 )   PDF(963KB) ( 386 )  
    摘要:目的  了解镇江市丹徒区2010—2021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有效提升防控水平和应对能力。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镇江市丹徒区2010—2021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事件的级别、类型、传播途径及三间分布等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21年镇江市丹徒区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4起,病例数589例,罹患率4.21%(589/13 992),包括一般(Ⅳ级)事件6起(占42.86%),未分级事件8起(占57.14%);均为传染病类突发事件,其中丙类传染病11起(占78.57%)。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3—6月,报告事件10起(占71.43%),11—12月报告4起(占28.57%);地区分布以农村为主,报告事件12起(占85.71%);场所分布以学校为主,报告事件13起(占92.86%)。报告时间中位数为7.63 d,持续时间中位数为12.48 d,报告时间越迟,事件持续时间越长(rs=0.754,P<0.05)。结论  近年来,镇江市丹徒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丙类传染病为主,今后要加强对农村、学校等重点地区和场所的监测与预警,以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6—2021年池州市贵池区新发和复现钉螺情况分析
    冯晓明, 柯永文, 刘泽祥, 戴建军, 李祥胜, 陈满红, 赵正斌
    2022,20(6):  321-324. 
    摘要 ( 227 )   PDF(850KB) ( 339 )  
    摘要:目的  了解2016—2021年池州市贵池区钉螺新发和复现情况,为制定防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依照《血吸虫病消除工作规范》和《钉螺调查技术规范》开展钉螺监测,收集2016—2021年贵池区现有钉螺环境、可疑钉螺孳生环境和历史钉螺环境信息,对贵池区新发和复现钉螺环境的面积、数量、活螺密度、活螺框出现率、地域特征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6—2021年,贵池区新发钉螺环境面积分别为71.61、0、0.52、0、13.00、180.56 hm2,复现钉螺环境面积分别为82.27、12.67、8.48、5.12、28.50、291.59 hm2;新发钉螺环境数分别为12、0、2、0、2和24个,复现钉螺环境数分别为29、6、25、20、6和283个;新发钉螺环境平均活螺框出现率分别为18.41%、0、21.58%、0、17.58%、19.66%,复现钉螺环境活螺框出现率分别为8.46%、28.80%、17.15%、13.49%、8.55%、21.52%;新发钉螺环境活螺平均密度分别为0.42、0、2.62、0、0.97、0.91只/0.1 m2,复现钉螺环境活螺平均密度分别为0.70、1.01、1.10、1.65、0.68、1.43只/0.1 m2。贵池区新发钉螺环境主要位于梅龙街道、江口街道和乌沙镇的长江滩地,牛头山镇和殷汇镇的秋浦河滩地;复现钉螺环境主要位于杏花村街道、殷汇镇的秋浦河滩地以及唐田镇升金湖滩地。新发钉螺环境所在水系主要为长江、秋浦河和九华河;钉螺复现环境所在水系主要位于秋浦河、白洋河和升金湖。结论  近年来贵池区每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钉螺扩散现象,对于出现新发或复现钉螺的重点地区,应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钉螺控制措施,防止钉螺扩散和血吸虫病蔓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调查研究
    安徽省部分地区淡水鱼华支睾吸虫感染状况调查分析
    朱海, 孙成松, 汪奇志, 呼明闯, 章乐生, 赵蕾, 张世清
    2022,20(6):  325-329. 
    摘要 ( 323 )   PDF(928KB) ( 335 )  
    摘要:目的  了解安徽省部分地区淡水鱼华支睾吸虫感染状况,为华支睾吸虫病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2019—2021年,在安徽省当涂县、和县、泾县、寿县、濉溪县、太和县及灵璧县等7个县的养殖、流通及餐饮环节中采集淡水鱼样本。在不同采样环节,每个采样地点每次采集所获得某一种淡水鱼的总和即为1份样本,每份淡水鱼采样重不少于500 g。通过消化镜检法、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及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法)平行检测每份样本中的华支睾吸虫,计算阳性份数检出情况。结果  2019—2021年在安徽省39个淡水鱼华支睾吸虫感染调查点共采集淡水鱼样本298份,涉及淡水鱼51种,包括麦穗鱼、棒花鱼、餐条等小型鱼种及鲢鱼、鳙鱼、草鱼等大型鱼种。2019—2021年,安徽省淡水鱼华支睾吸虫调查点阳性份数检出率分别为8.16%(8/98)、3.65%(5/137)和7.93%(5/63);7个调查县中有6个县淡水鱼样本检出华支睾吸虫,阳性份数检出率以当涂县和灵璧县较高,分别为11.54%(3/26)和11.11%(2/18)。养殖、流通及餐饮环节淡水鱼样本均检出华支睾吸虫,其中流通环节样本阳性份数检出率较高,为7.81%(10/128),养殖环节为5.77%(6/104),餐饮环节为3.03%(2/66),三个采样环节间阳性份数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75,P>0.05)。麦穗鱼、餐条、棒花鱼等小型鱼种华支睾吸虫阳性份数检出率为12.14%(17/140),其他鱼种阳性份数检出率为0.60%(1/15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327,P<0.05)。结论  安徽省部分地区淡水鱼华支睾吸虫感染处在较高水平,感染鱼类主要为小型鱼种,今后应加强淡水鱼监测工作,同时做好食品安全的宣传教育,降低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风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21年延安市宝塔区幼儿园儿童蛲虫感染情况调查
    王欣, 贾一博, 王涵, 赵林, 陈亭元, 石卓尔, 闫利春, 薛亚娟
    2022,20(6):  330-332. 
    摘要 ( 182 )   PDF(848KB) ( 277 )  
    摘要:目的  调查延安市宝塔区幼儿园儿童的蛲虫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该地区幼托儿童的蛲虫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1年9—11月,按照随机整群抽样法,在宝塔区东、西、南、北、中5个片区分别随机抽取一所幼儿园,调查该园全部儿童。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儿童蛲虫感染情况,并结合问卷调查获取幼儿个人卫生习惯、家长文化水平和工作情况、居住条件等基本情况,分析儿童感染因素。结果  调查儿童1 166人,检出蛲虫感染32人,蛲虫总感染率为2.74%。男童、女童感染率分别为2.49%(14/562)和2.98%(18/6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1,P>0.05)。公立、私立幼儿园感染率分别为3.24%(30/926)、0.83%(2/240);小班、中班及大班感染率分别为0.52%(2/388)、2.56%(10/390)和5.15%(20/388);个人卫生习惯“良好”“中等”及“较差”者感染率分别为1.32%(12/910)、4.20%(10/238)和55.56%(10/18);家长中专及以上且工作稳定、中专以下且工作稳定及中专以下且无稳定工作者感染率分别为1.85%(8/432)、2.69%(18/670)及9.38%(6/64);居住条件楼房、平房及窑洞组感染率分别为0.89%(8/898)、4.20%(10/238)及46.67%(14/30);不同学校类别、年级、卫生习惯、家长文化水平和工作情况及居住条件的儿童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135、15.629、77.022、11.840、230.285,P均<0.05)。结论  2021年延安市宝塔区幼儿园儿童蛲虫感染率较以往有所下降,且感染率与学校类别、年级、个人卫生习惯、家长文化水平和工作情况、居住条件等因素相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20年马鞍山市洪涝灾害期间病媒生物调查结果分析
    马李, 侯银续, 侯赛, 陈健, 苏斌, 黄发源
    2022,20(6):  333-335,341. 
    摘要 ( 173 )   PDF(831KB) ( 265 )  
    摘要:目的  了解洪涝灾害期间马鞍山市主要病媒生物的密度及分布,为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0年在马鞍山市洪涝灾害较为严重的含山县、和县,选择洪涝灾害居民临时安置点或自然村作为调查实施区域,开展蚊、蝇和鼠类调查,计算媒介密度、路径指数等。结果  蚊类平均密度为34.27只/(台·夜),其中三带喙库蚊为优势蚊种,占总捕获蚊数的67.11%(253/377),蚊类路径指数为2.40处/km;蝇类平均密度为6.40只/笼,其中农贸市场蝇密度最高,为11.33只/笼;夹夜法未捕获鼠类,路径法发现鼠迹数9处,路径指数为7.8处/km。结论  洪涝灾害期间马鞍山市病媒生物密度处于较高水平,需重视洪涝灾害期间的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维护灾后环境卫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验研究
    欧亚鸲特鲁螨线粒体tRNA基因重新注释与分析
    苏璇, 方瑜, 方颖, 刘璐瑶, 李飞燕, 冯蕊, 褚凌渺, 左泽涛, 金岳龙, 孙恩涛
    2022,20(6):  336-341. 
    摘要 ( 217 )   PDF(1240KB) ( 378 )  
    摘要:目的  验证欧亚鸲特鲁螨(Trouessartia rubecula)线粒体基因组中是否存在tRNA基因的丢失,并以此过程为基础提出一套完整的无气门股螨类线粒体基因组tRNA基因注释流程,为螨类线粒体基因组tRNA基因注释提供参考。方法  联合MITOS、tRNAscan-SE、MITOS2和ARWEN等多个tRNA注释软件预测欧亚鸲特鲁螨线粒体tRNA基因,结合人工序列检查、人工手动查找以及可能二级结构的最小自由能(minimum free energy, MFE)进行验证。结果  利用MITOS和ARWEN的预测结果结合人工序列修正,重新注释欧亚鸲特鲁螨线粒体基因组中“缺失”的trnE、trnI和trnY基因,人工手动查找到trnAtrnV基因。重新注释的欧亚鸲特鲁螨线粒体基因组具有22个tRNA基因,不存在tRNA基因的丢失。结论  在注释无气门亚目中螨类线粒体时,为了获得更加准确的tRNA基因注释结果,应广泛运用tRNA基因预测程序,并且对预测结果进行人工检查和修正,以期减少单一程序预测以及注释程序预测方法所导致的偏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学探讨
    “钉钉”课堂在来华留学生人体寄生虫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邓胜群, 吴心瑜, 杜忆南, 任翠平, 张超, 刘淼
    2022,20(6):  342-345. 
    摘要 ( 244 )   PDF(848KB) ( 198 )  
    摘要:“钉钉”线上教学是基于教育部门引领下的“互联网+教育”新模式,具有其他线上教学方式所没有的独特优势。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安徽医科大学针对来华留学生开展了“钉钉”课堂线上教学实践。本文从“钉钉”课堂在留学生人体寄生虫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着手,总结“钉钉”课堂的优势及问题,提出线上教学建议,以期为来华留学生人体寄生虫学课程线上教学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HBV感染合并慢性肾脏疾病抗病毒治疗研究进展
    张玥, 李磊
    2022,20(6):  346-351. 
    摘要 ( 162 )   PDF(856KB) ( 260 )  
    摘要: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而HBV感染和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之间存在一定关联,并且当CKD患者的肾脏病变处于不同阶段时,抗病毒治疗的药物选择和用药剂量存在差异。本文介绍了HBV感染与CKD的相关性,并重点综述了HBV感染合并CKD患者的抗病毒治疗药物选择和剂量调整等方面的进展,以及出现病毒学突破或持续的低病毒血症(low level viremia,LLV)等特殊情况下治疗策略的优化措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寄生虫对肠道菌群和宿主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朱维, 高雷明, 刘海霞, 米荣升, 李宗杰
    2022,20(6):  352-356. 
    摘要 ( 244 )   PDF(874KB) ( 410 )  
    摘要:寄生虫、肠道菌群和宿主三者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寄生虫感染宿主后不仅可以通过分泌物或排泄物直接改变宿主的肠道菌群,还可以通过调节宿主的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的功能,进一步影响宿主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本文综述了寄生虫感染对宿主肠道菌群的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以及寄生虫感染对宿主免疫稳态和免疫性疾病的影响,通过探讨寄生虫感染对宿主肠道菌群的作用机制,以期为调控肠道菌群靶向治疗寄生虫病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