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19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1-06-2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著
    2016—2020 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华支睾吸虫病监测结果分析
    吕国丽, 万孝玲, 刘健, 区方奇, 韦海艳, 张伟尉, 林源, 唐雯茜, 石云良, 刘多, 孟军, 杨益超, 蒋智华
    2021,19(3):  121-126. 
    摘要 ( 622 )   PDF(388KB) ( 807 )  
    目的 了解广西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现状和态势,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广西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程度选取6 个县(市、区)作为固定监测点,各监测点按地理方位划分为东、西、南、北、中5 个片区,每片区抽取1 个乡镇(街道)的1 个行政村(社区),每年度在每个行政村(社区)整群抽取3 周岁以上居民200 人,共1 000 人,覆盖儿童、青年、中年和老年各年龄组人群。采集 3 岁以上常住居民粪样,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测华支睾吸虫卵并计数。如在检测中发现其他寄生虫感染,同时予以记录。从2016 至2020 年连续监测5 年。结果 2016—2020 年,监测点各年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分别为11. 98%(756/6 308)、6. 32%(394/6 230)、10. 97%(670/6 110)、10. 03%(680/6 781)、7. 96%(497/6 242),感染率呈下降趋势(χ 2 = 13. 627,P<0. 01)。各年华支睾吸虫感染率男性均高于女性;以40~49 岁、50~59 岁年龄组感染率最高;感染率随文化程度的提高而升高;感染度以轻度为主。2016—2020 年6 个县(市、区) 土源性线虫各年感染率分别为2. 46%(155/6 308)、2. 30%(143/6 230)、1. 34%(82 /6 110)、1. 11%(75 /6 781)、0. 72%(45 /6 242),感染率逐年下降(χ 2 =88. 378,P<0. 01);各年间钩虫均为主要的感染虫种。结论 广西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仍然较高,华支吸虫病仍为今后预防和治疗的重点寄生虫病。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6—2020 年四川省华支睾吸虫病监测结果分析
    罗静雯, 田洪春, 谢红, 铁磊, 张丽萍, 龚希, 吕城燊
    2021,19(3):  127-130,150. 
    摘要 ( 702 )   PDF(386KB) ( 567 )  
    目的 了解四川省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现状,为指导四川省华支睾吸虫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2020 年,按照全国及四川省肝吸虫病及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每年在未开展规范化监测的县(市、区)选定流动监测点,乐山市五通桥区为固定监测点,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一粪两检)检查人群华支睾吸虫虫卵。2017—2020 年在固定监测点用压片法检测淡水鱼虾囊蚴,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测猫、犬等保虫宿主粪便,对粪检人群开展人群卫生知识与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2016—2020 年,流动监测点共调查143 311 人,查出华支睾吸虫感染者28 人,感染率为0. 02%。2016—2020 年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均为较低水平,分别为0. 01%(5/34 967)、0. 02%(6/33 507)、0. 04%(7/19 326)、0. 02%(7/30 256)、0. 01%(3/25 255),不同年份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 =4. 249,P =0. 373)。川西平原和丘陵地区华支睾吸虫感染率最高,分别为0. 03%(6/20 217)和0. 03%(19/64 989);川西北高原未查出华支睾吸虫感染,不同地形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 9. 949,P = 0. 028)。共有18 个县(市、区)查出了华支睾吸虫感染,占流动监测点总数的14. 06%。男性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为0. 02%(13/68 316),女性为0. 02%(15/74 9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 =0.017,P=0.895); 40~59 岁组和≥60 岁组感染率分别为0. 02%(12/48 446)和0. 02%(12/48 873),0~9 岁组未检出,不同年龄组人群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 = 4. 721,P =0. 291);初中组和高中、中专或中技组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分别为0. 03%(12/35 401)和0. 03%(2/7 772),大专及以上组未检出,不同文化程度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 = 5. 155,P = 0. 326);农民组和其他职业组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分别为0. 02%(24/107 679)和0. 02%(2/9 525),幼托儿童、散居儿童、医务人员组未检出,不同职业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 = 1. 794,P = 0. 805)。2016—2020 年,固定监测点的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分别为0. 49%(5/1 018)、0. 10%(1/1 013)、0(0/1 000)、0. 10%(1/1 026)、0(0/1 009),不同年份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7. 131,P = 0. 008)。采集淡水鱼虾270 条(只),检测256 条(只),其中53 条(只)查出华支睾吸虫囊蚴,阳性率20. 70%。中间宿主中,麦穗鱼的阳性率最高,为48. 15%。采集保虫宿主粪便95 份,其中犬粪59 份,猫粪36 份,未查出华支睾吸虫虫卵。问卷调查共604 人,423 人听说过肝吸虫病,占70.03%, 92.38%的调查对象不生吃、半生吃淡水鱼虾,仅26. 66%的调查对象可以做到生熟菜板分开。结论 四川省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处于较低水平,但中间宿主麦穗鱼的阳性率较高,仍存在华支睾吸虫病传播的潜在风险,应继续加强综合防治措施,降低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减轻华支睾吸虫病的危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6—2020 年安徽省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调查分析
    操治国, 刘道华, 金伟, 郭见多, 张世清, 李启扬, 呼明闯, 汪敏, 朱磊, 汪天平
    2021,19(3):  131-134. 
    摘要 ( 795 )   PDF(366KB) ( 563 )  
    目的 了解安徽省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6—2020 年在全省56 个县(市、区)设立华支睾吸虫病监测点,各监测点按地理方位划分为东、西、南、北、中5 个片区,每片区抽取1 个乡镇的1 个行政村开展调查。在每个行政村整群抽取3 周岁以上常住居民作为调查对象,调查人数不少于200 人。收集调查对象的粪便标本,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一粪两检)检测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结果 2016—2020 年共调查73 702 人,其中华支睾吸虫感染27 人,华支睾吸虫总感染率为0. 04%。从监测点来看,有13 个县(市、区)发现华支睾吸虫感染者,其中宣城市的宣州区和泾县感染率最高,均为0. 30%;其余43 个县(市、区)均未发现华支睾吸虫感染者。从生态区来看,华北平原生态区感染率最高,为0. 06%;长江中下游平原生态区感染率最低,为0. 02%。从年份来看,2016—2020 年华支睾吸虫的感染率分别为0. 02%、0. 04%、0. 04%、0. 06%和0. 02%,总体呈上升趋势,但2020 年有波动。从性别来看,男性和女性的感染率分别为0. 03%和0. 04%。从年龄来看,10~19 岁年龄组感染率最高,为0. 06%;3~9 岁、20~29 岁、60~69 岁三个年龄组感染率最低,均为0. 02%。从文化程度来看,初中组感染率最高,为0. 05%;学龄前儿童感染率最低,为0。但感染率在不同监测点、不同生态区、不同年份、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和不同文化程度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均> 0. 05)。结论 2016—2020 年安徽省人群华支睾吸虫总体感染率较低,但与2015 年第三次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时全省的感染率(0. 01%)相比有显著提高,提示今后应加强监测和防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6—2020 年福建省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结果分析
    谢贤良, 陈云虹, 高澜琳, 谢汉国
    2021,19(3):  135-138. 
    摘要 ( 727 )   PDF(336KB) ( 744 )  

    目的 了解福建省土源性线虫病流行动态,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全国肝吸虫病和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试行)》要求,根据福建省寄生虫病历史流行情况,2016—2020 年选取全省9 个地市46 个县(市、区)作为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点。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 检查蠕虫感染情况,试管滤纸培养法鉴定钩虫虫种,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3~9 岁儿童蛲虫感染情况。结果 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共调查9 个地市46 个县(市、区) 48 103 人,检查出钩虫、蛔虫和鞭虫感染604 人,总感染率为1. 26%,其中钩虫、蛔虫、鞭虫的感染率分别为1. 11%(535/48 103)、0. 01%(7/48 103)、0. 13%(62/48 103);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3~9 岁儿童7 813 人,感染者497 人,感染率为6. 36%。9 个地市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分别为:福州0. 49%(31/6 269)、厦门0. 19%(10/5249)、漳州1. 11%(46/4 127)、泉州0. 51%(31/6 083)、莆田0. 63%(27/4 256)、南平1. 33%(55/4 125)、三明4. 16%(352/8 470)、宁德0. 31%(13/4 210)、龙岩0. 73%(39/5 314),各地市间总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735. 44,P<0. 05)。男性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1. 00%,女性感染率为1. 49%,女性高于男性,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22. 92,P<0. 01)。各年龄组人群均有感染,80 岁及以上年龄组、70~79 岁组的感染率较高,分别达4. 31%、3. 71%。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群中文盲或半文盲、小学感染率较高,分别为2. 92%、1. 82%,其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277. 13,P<0. 01)。儿童及学生感染主要以蛲虫为主,农民感染则以钩虫为主。结论 福建省人群土源性线虫总感染率呈下降趋势,并处于低感染状态。小学低年级学生和学龄前儿童的蛲虫感染率仍呈较高水平,应加强防治工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5—2019 年江苏省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分析
    冯云, 张键锋, 杭德荣, 刘毛毛, 熊春蓉, 姚韵怡, 赵松, 施亮, 刘璐, 王鑫瑶, 董萱, 李伟, 杨坤
    2021,19(3):  139-142. 
    摘要 ( 763 )   PDF(1023KB) ( 672 )  

    目的 评估江苏省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为进一步完善敏感可靠的血吸虫病监测体系提供参考。方法   2015—2019 年江苏省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4 年版)》的要求开展血吸虫病监测工作,对历年的病情和螺情进行描述性及空间聚集性分析。结果 2015—2019 年江苏省本地人群平均血检阳性率为1. 55%,流动人群平均血检阳性率0. 51%;2016 年本地人群血检阳性率相较2015 年增长46. 45%,其余年份均呈现下降趋势;每年本地人群的血检阳性率均高于流动人群(χ 2 = 42. 74、120. 51、74. 50、73. 67 和60. 64,P 均<0. 01),未查到粪检阳性患者。年均查出有螺面积229. 60 hm2,其中新发面积1. 75 hm2,复现面积57. 22 hm2,钉螺密度0. 013 0 只/0. 1m2,未查到感染性钉螺。钉螺面积和钉螺密度有所升高,历年钉螺聚集区主要在宁镇扬(南京、镇江、扬州)一带。结论 近年来江苏省采取的血防策略显著推动了全省血吸虫病传播阻断达标进程,今后需继续健全监测体系,防止血吸虫病疫情反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6—2020 年上海市土源性线虫病和重点食源性寄生虫病调查分析
    戴思敏, 马晓疆, 张耀光, 王真瑜, 朱民, 张宸罡, 周毅彬, 潘浩, 吴寰宇
    2021,19(3):  143-145,159. 
    摘要 ( 796 )   PDF(358KB) ( 668 )  
    目的 分析上海市2016—2020 年土源性线虫病和重点食源性寄生虫病的调查结果,为制定全市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开展土源性线虫病的固定监测和流动监测以及华支睾吸虫病的流动监测,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土源性线虫虫卵和华支睾吸虫虫卵;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收集食源性寄生虫病住院病例信息,开展病例回顾性调查。结果 2016—2020 年华支睾吸虫流动监测点共计调查5 106 人,未发现阳性病例。2016—2020 年共开展土源性线虫监测24 843 人·次,其中2016 年调查6 240 人,发现土源性线虫感染7 人(蛔虫5 人、鞭虫2 人,钩虫及蛲虫未检出),感染率为0. 11%;其他年度均未发现感染。通过医院信息系统共收集138
    例食源性寄生虫病住院病例,其中华支睾吸虫病占30. 43%(42/138),并殖吸虫病占25. 36%(35/138)。现居住地在上海的病例为57 例(41. 30%);现居住地在外省的病例81 例(58. 70%),其中浙江、安徽、江苏和江西占所有外省市病例总数的60. 50%。结论 上海市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已降到较低水平,可逐步开展传播阻断的考核,同时应加强食源性寄生虫病监测和相关食品卫生安全管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5—2019 年云南省常见肠道寄生虫病疾病负担研究
    江淑娜, 吴方伟, 李奔福, 严信留, 李建雄, 蔡璇, 彭佳, 王正青, 字金荣, 徐倩, 杨亚明
    2021,19(3):  146-150. 
    摘要 ( 732 )   PDF(562KB) ( 576 )  
    目的 评估2015—2019 年云南省常见肠道寄生虫病的疾病负担,为优化资源配置和开展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的监测数据,计算2015—2019 年云南省常见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和性别标化感染率,使用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DALYs)估算疾病负担。结果 2015—2019 年云南省常见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为10. 47%,感染虫种包括钩虫、蛔虫以及鞭虫,感染率分别为3. 98%、3. 00%和3. 49%。男性常见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为9. 83%,女性感染率为11. 07%,不同性别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26. 889,P<0. 05)。2015—2019 年,云南省常见肠道寄生虫、钩虫、蛔虫和鞭虫的感染率均呈下降趋势(χ 2 = 1903. 447、460. 915、754. 366 和790. 847,P 均<0. 05),常见肠道寄生虫性别标化感染率同样呈下降趋势(rs =-1,P<0. 05),由24. 99%下降至5. 71%,下降的幅度逐年减小。 2015—2019 年,云南省常见肠道寄生虫病年均DALYs 为11. 483人·年,其中男性年均DALYs 为5. 249 人·年,女性年均DALYs 为6. 234 人·年。2016 年常见肠道寄生虫病的DALYs最高,为17. 218 人·年;2015—2019 年云南省常见肠道寄生虫病、钩虫病、蛔虫病和鞭虫病的DALYs 率呈下降趋势(rs =-1、-0. 9、-0. 9、-1,P 均<0. 05)。5~14 岁儿童常见肠道寄生虫病的DALYs 率最高,为8. 456 人·年/ 千人。结论 云南省常见肠道寄生虫病的疾病负担呈逐年下降趋势,但还需要加强对儿童等重点人群的防控,进一步降低常见肠道寄生虫病的疾病负担。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7—2020 年河源市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与知信行调查分析
    龚丽芬, 刘翠娟, 叶丽群, 魏惠平
    2021,19(3):  151-154. 
    摘要 ( 932 )   PDF(338KB) ( 670 )  
    目的 了解河源市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特征及华支睾吸虫病知识、行为与态度,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策略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2017—2020 年在河源市每年选取1~2 个县区作为监测点,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轮流开展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调查,同时开展知信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全市共调查6 430人,检出阳性330 人,感染率为5. 13%,其中龙川县感染率最高,为30. 40%;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40~49 岁年龄组感染率最高(12. 35%);感染率居前三的学历分别为高中、中专(或中技)和大专;感染率居前三的职业分别为离退休人员(22. 92%)、餐饮食品业(20. 88%)、服务业(19. 62%)。问卷调查共774 人,华支睾吸虫知信行合计回答正确率56. 12%;知识正确率龙川县最高(87. 00%),行为正确率(30. 00%)和态度正确率(65. 67%)龙川县最低;知识正确率男性高于女性,行为正确率和态度正确率男性低于女性;20~59 岁人群知识正确率均在30. 00%以上,≥80岁和3~9 岁年龄段知识正确率偏低。结论 河源市总体属华支睾吸虫病中度流行区,五县一区人群中均存在华支睾吸虫感染,其中龙川县仍属高度流行区,为该市华支睾吸虫病的重点防治区域。今后应将健康促进和行为改变作为华支睾吸虫病防控工作导向,重点干预职业是离退休人员、商业服务和餐饮食品业等,青壮年男性是重点干预对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防治研究
    2016—2020 年岳阳市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分析
    周旻, 周杰, 李胜明, 李广平, 王慧岚, 姜琼, 汤凌
    2021,19(3):  155-159. 
    摘要 ( 420 )   PDF(397KB) ( 588 )  

    目的 分析岳阳市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2016—2020 年疫情监测结果,为完善全市血吸虫病防治措施和制定血吸虫病消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4 版)》要求,在岳阳市设立12 个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对本地人群、流动人群和家畜等血吸虫感染情况和螺情开展系统监测和分析。结果 2016—2020 年,岳阳市12 个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累计开展本地人群和流动人群血吸虫病血清学筛查28 980 人·次和12 316 人·次,血检阳性率均逐年下降,分别为3. 62%、3. 36%、2. 43%、1. 64%、0. 97%和3. 60%、1. 90%、1. 41%、0. 96%、0. 49%;2016 年粪检发现本地人群感染病例12 例,流动人群感染病例1 例;5 年累计监测家畜2 598 头·次,未发现感染性家畜;累计进行钉螺调查7 441. 09 hm2,2019 年活螺平均密度降至最低,未查获感染性钉螺;采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累计检测混合钉螺样本554 份,2017 年检出阳性混合样本3 份。结论 岳阳市血吸虫病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全市钉螺面积较大,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依然存在。今后应继续加大查治病、健康教育和钉螺控制等综合防治措施力度,完善血吸虫病监测体系,推进消除血吸虫病进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7—2020 年洛阳市土源性线虫病流动监测点人群感染情况分析
    李云霞, 宁超群, 田利光, 李克伟, 曹玉红, 吕小雪, 梁栗源
    2021,19(3):  160-163. 
    摘要 ( 316 )   PDF(351KB) ( 629 )  

    目的 了解洛阳市2017—2020 年人群土源性线虫的感染情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肝吸虫病和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试行)》和《河南省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和实施细则》的要求,2017—2020 年在洛阳市伊川县、洛龙区等9 个县(区)设立河南省流动监测点,监测点以县(区)为单位按地理方位划分为东、西、南、北、中5 个片区,每个片区抽取1 个乡镇的1 个行政村开展监测,每个行政村整群抽取3 周岁以上常住居民不少于200 人,每个监测点不少于1 000 人。收集被调查者粪样,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一粪两检)检测粪便中土源性线虫虫卵并计算感染率,3~9 周岁儿童加做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蛲虫卵。采用改良饱和硝酸钠漂浮法检测监测点土壤蛔虫卵污染情况。结果 2017—2020 年共调查9 296 人,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2. 48%(231/9 296),其中97. 40%(225/231)为蛲虫感染。蛔虫、钩虫、鞭虫和蛲虫感染率分别为0. 04%(4/9 296),0. 01%(1/9 296),0. 01%(1/9 296)和2. 42%(225/9 296)。蛲虫感染率洛宁县最高,男女之间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年龄组蛲虫感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 2 =49. 520,P<0. 05),3~10 岁年龄组感染率最高,其次为61 岁及以上年龄组。不同职业人群蛲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 27.734,P<0. 05),学龄前儿童及小学生感染率最高。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蛲虫感染率呈下降趋势(χ 2 = 30. 638,P<0. 05)。通过肛拭法和加藤厚涂片法检测出3~9 岁儿童蛲虫感染率分别为3. 95%(76/1 925)和4. 40%(89/2 021);加藤厚涂片法检测的3~9 岁儿童蛲虫感染率与9岁以上人群(1. 91%,136/7 2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 2 =41. 946,P<0. 05)。监测点土壤中检出受精蛔虫卵和未受精蛔虫卵,但检出率较低。结论 蛲虫为洛阳市土源性线虫病的主要感染虫种,洛宁县为蛲虫感染的重点地区,儿童和高龄人群蛲虫病防治为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7—2019 年濮阳市幼儿园儿童蛲虫感染情况调查
    宋传清, 焦雪成, 黄守梅, 梁桂华, 王兰珍, 朱文刚
    2021,19(3):  164-166,169. 
    摘要 ( 751 )   PDF(355KB) ( 842 )  
    目的 了解濮阳市幼儿园儿童蛲虫感染状况,为蛲虫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2019 年,采取分层抽样法对濮阳市南乐县和范县共11 个幼儿园儿童开展蛲虫感染情况调查,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镜检蛲虫卵,并对儿童半年内驱虫情况开展问卷调查。结果 共检测1 687 名儿童,查出阳性245 人,蛲虫感染率为14. 52%。2017—2019 年感染率分别为11. 73%、15. 22% 和15. 50%。南乐县和范县儿童蛲虫感染率分别为13. 88% 和15. 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 = 0. 856,P >0. 05)。农村幼儿园儿童蛲虫感染率(25. 58%) 高于城镇幼儿园(7. 68%)(χ 2 =102. 874,P<0. 05)。私立幼儿园儿童感染率(16. 17%)高于公立幼儿园(12. 67%)(χ 2 = 3. 994,P<0. 05)。男童和女童蛲虫感染率分别为15. 65%和13. 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 = 2. 131,P>0. 05)。随年龄增大和年级增高,儿童蛲虫感染率均呈上升趋势(χ 2 =36. 941、31. 007,P 均<0. 05),2 岁和托班儿童均无人感染,6 岁和学前班儿童感染率最高,分别为22.04%和30. 14%。半年内进行驱虫儿童的蛲虫感染率(9. 55%)低于未进行驱虫儿童的蛲虫感染率(15. 95%)(χ 2 =7. 456,P<0. 05)。结论 濮阳市幼儿园儿童蛲虫感染率较高,应落实驱虫服药,加强农村地区、高年级儿童等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和监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6—2020 年合肥市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结果分析
    魏红胜, 潘晓翔, 朱丽, 吴娉婷, 吴军
    2021,19(3):  167-169. 
    摘要 ( 451 )   PDF(306KB) ( 556 )  
    目的 分析2016—2020 年合肥市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结果,为制定合肥市“十四五”土源性线虫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6—2020 年在肥东县、庐江县、巢湖市、肥西县、长丰县设立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点,各监测点按地理方位划分为东、西、南、北、中5 个片区,每个片区抽取1 个乡镇的1 个行政村开展监测,在每个行政村整群抽取3 周岁以上常住居民200 人作为监测对象,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检测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结果 共调查9 339 人,土源性线虫总感染率为0. 46%(43/9 339),无混合感染;钩虫感染人数最多,蛔虫、鞭虫、钩虫、蛲虫感染率分别为0. 02%(2/9 339)、0. 03%(3/9 339)、0. 33%(31/9 339)和0. 07%(7/9 339);肥西县的感染率(0. 95%)最高,与巢湖市(0. 16%)和肥东县(0. 24%)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 13. 287 和7. 275,P 均<0. 05);男性和女性感染率分别为0. 47%(22/4 665)和0. 45%(21/4 6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蛲虫感染集中在10 岁以下人群;钩虫感染率在50 岁及以上年龄组较高(0. 46%),与50 岁以下年龄组(0. 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 5. 122,P<0. 05)。结论 2016—2020 年合肥市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处于较低水平,钩虫感染较多且多集中在50 岁以上居民,是防控的重点人群。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防治管理
    十三五”期间湖北省县级血吸虫病传播阻断考核评估
    王晖, 刘斯, 单晓伟, 李博, 张卫红, 肖瑛, 陈艳艳, 张娟, 刘建兵
    2021,19(3):  170-174. 
    摘要 ( 444 )   PDF(378KB) ( 575 )  
    目的 评估“十三五”期间湖北省27 个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流行县(市、区)的防治效果。方法 按照《湖北省县级血吸虫病传播阻断达标工作评估方案》,对湖北省达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地区开展考核评估工作。结果 27 个县(市、区)共计开展血清学检测88 483 人,血检阳性率1. 88%(0~ 6. 78%);粪检1 665 人,受检率100%,未检出阳性;检测家畜1 289 头(只),未检出阳性;现场钉螺调查162 680 框,捡获钉螺36 382 只,其中活螺25 566 只,经解剖未发现感染性钉螺。各县均建立了一套以行政村为单位的,较为完整的血防档案资料,能够反映从传播控制到传播阻断阶段人畜病情、螺情变化情况。同时,也建立健全了能适应当地疫情特点的敏感、有效的监测体系。结论 湖北省27 个县(市、区)各项疫情指标已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顺利完成了《“十三五”全国血吸虫病防治规划》既定目标要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9 年安徽省血吸虫病疫情分析
    许晓娟, 汪天平, 张世清, 何家昶, 汪昊, 丁宋军, 代波, 刘婷, 高风华
    2021,19(3):  175-179. 
    摘要 ( 384 )   PDF(538KB) ( 802 )  

    目的 分析2019 年安徽省血吸虫病疫情状况及变化趋势,为制定下一阶段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2019 年全省血吸虫病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截至2019 年底,安徽省50 个流行县(市、区)中9 个达到传播控制标准,23 个达到传播阻断标准,18 个达到消除标准。全省询检190. 52 万人,阳性381 878 人;血清学检查86. 20 万人,阳性8 864 人;粪检6. 16 万人,未发现阳性患者;全省现有晚期血吸虫病患者5 329 人,无急性血吸虫病病例;全省流行村牛存栏24 824 头,共血清学检查365 头,粪检13 554 头,未发现病牛。全省共调查钉螺87 437. 50 hm2,查出有螺面积20 059. 25 hm2,其中新发现钉螺面积38. 90 hm2,复现钉螺面积39. 55 h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全年累计药物灭螺面积9 768. 77 hm2,消灭钉螺面积235. 53 hm2。2019 年,全省50 个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病情监测未发现病人、病畜,钉螺监测发现有螺框出现率8. 80%,活螺平均密度0. 31只/0. 11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2004—2019 年,全省人群和牛的平均感染率均呈现下降的趋势,分别下降了91. 57%和100%。2006—2019 年,有螺面积在26 300~31 000 hm2 间徘徊波动并有小幅下降的态势,已连续7 年未发现急性血吸虫病病例和感染性钉螺。结论 全省血吸虫病疫情整体进一步下降,局部地区依然存在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为推进血吸虫病消除目标进程,应继续加强传染源防控,控制重点有螺环境,完善监测预警机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