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19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1-04-2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家述评
    艾滋病患者的结核病诊治需与时俱进
    孙建军, 刘莉, 卢洪洲
    2021,19(2):  61-63. 
    摘要 ( 462 )   PDF(333KB) ( 970 )  
    艾滋病和结核病均为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目前,艾滋病患者中结核病的诊治还存在诸多现实困难为进一步推动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治工作,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 HIV 合并结核病专业委员会于 202011 28 日在上海成立本文简要介绍了全球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流行概况,分析了艾滋病患者中结核病诊治存在的现实困境,并对 HIV 合并结核病专业委员会今后的工作进行了展望,以期推动我国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诊治工作的不断前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粉尘螨 HSP16-1 原核表达体系构建与温度应激响应功能鉴定
    牛栋玲, 赵亚娥, 张宛钰, 郭宏松, 胡丽
    2021,19(2):  64-69,81. 
    摘要 ( 500 )   PDF(3069KB) ( 612 )  
    目的 建立原核表达体系,在蛋白水平确认粉尘螨 HSP16-1 蛋白的温度应激响应功能方法 基于前期RNA-seq 获得的粉尘螨 HSP16-1 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PCR 扩增克隆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理化性质,预测亚细胞定位和三维结构;通过构建 pET32a / HSP16-1 原核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 BL21;采用 1 mmol / L IPTG 16、28 37 ℃ 三个温度诱导 HSP16-1 重组蛋白表达,分别在 2、4、6 8 h 取样进行 SDSPAGE 分析;绘制热胁迫和冷胁迫下重组菌与空载菌生长曲线结果 测序获得粉尘螨SP16-1 完整 CDS 462 bp,编码 153 个氨基酸;BLAST 比对显示粉尘螨与近缘物种屋尘螨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度分别为 84. 63%87. 58%;亚细胞定位在细胞核;保守区预测含有 α 晶体 HSP23 超家族保守区菌落 PCR 及双酶切鉴定 pET32a /HSP16-1 重组质粒构建成功。 SDS-PAGE 分析显示,HSP16-1 蛋白被成功诱导表达,37 ℃ 诱导 6 h 是最佳诱导条件细菌生长曲线显示,pET32a / HSP16-1 重组菌在热胁迫下的生长均优于 pET32a 空载菌,而冷胁迫下则相反,空载菌生长要优于重组菌结论 粉尘螨 HSP16-1 蛋白仅在热胁迫下发挥应激响应功能,而在冷胁迫未表现出相似的功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肿瘤医院儿童血液病患者 TORCH 感染状况研究
    张倩, 陈少华, 孙永梅, 陈兆武, 李明
    2021,19(2):  70-73. 
    摘要 ( 457 )   PDF(656KB) ( 718 )  
    目的 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西区(安徽省肿瘤医院)儿童血液病患者 TORCH 感染的状况方法 选取 2015 11 —2019 7 月在该院儿血科住院的 354 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仪检测患儿血 TORCH IgG、IgM 抗体,分析 354 例患儿 TORCH 感染模式年龄和疾病分布状况结果 弓形虫(TOX)、风疹病毒(RV)、巨细胞病毒(CMV)IgM 阳性率分别为 0. 6%、4. 2%7. 3%;TOX、RV、CMV、单纯疱疹病毒(HSV-Ⅰ、HSV-Ⅱ)IgG 阳性率分别为 21. 2%、88. 1%、91. 2%、49. 2%、15. 8%。 合并感染 1 ,CMV RV 合并感染不同年龄段儿童 RV-IgM、CMV-IgM、RV-IgG、HSV-Ⅰ-IgG HSV-Ⅱ-IgG 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卡方趋势检验结果显示,RV-IgM、CMV-IgM HSV-Ⅱ-IgG 阳性率随着患儿年龄增加而下降,RV-IgG HSV-Ⅰ-IgG 阳性率随患儿年龄增加而上升不同疾病类型的患儿,TOX-IgG、HSV-Ⅰ-IgG、HSV-Ⅱ-IgG 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血液病患儿开展 TORCH 血清学检测,可明确其感染类型和既往感染情况,为血液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4—2019 年福建省市售淡水产品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蔡武卫, 林陈鑫, 江典伟, 谢汉国
    2021,19(2):  74-76,92. 
    摘要 ( 600 )   PDF(476KB) ( 646 )  
    目的 了解福建省市售淡水产品寄生虫感染情况,为制定食源性寄生虫病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福建省卫生健康委系统食品污染及有害因素监测方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抽样,将全省分为闽东闽南闽西闽北和闽中 5 个地区,采集超市或农贸市场售卖的淡水鱼和淡水螺,采用消化法压片法和剖检法检测寄生虫囊蚴或幼虫结果 2014—2019 年累计采集淡水鱼 26 2 232 ,华支睾吸虫检出率 0. 09%(2 /2 232),颚口线虫幼虫检出率 3. 76%(84 / 2 232),泥鳅中检出广州管圆线虫幼虫,检出率为 0. 17%(2 / 1 190);采集中华圆田螺 90 份和铜锈环棱螺 120 ,均未检出寄生虫结论 福建省市售淡水产品有不同程度的寄生虫感染,生食或半生食此类产品存在较大寄生虫感染风险,应加强卫生宣传,采取有效措施,保障食品安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20 年洪涝灾害期间安徽省血吸虫病高风险地区疫情调查
    孙成松, 朱海, 章乐生, 蔡军, 龚玉亮, 谢卫平, 张世清, 汪天平
    2021,19(2):  77-81. 
    摘要 ( 475 )   PDF(406KB) ( 1019 )  
    目的 了解 2020 年洪涝灾害期间安徽省血吸虫病高风险地区疫情,以采取高效措施快速处置和消除血吸虫感染风险方法 在安徽省境内长江上下游的池州铜陵和马鞍山市选择四处受洪涝灾害影响严重的血吸虫病高风险环境,采用智能哨鼠血吸虫疫水检测仪和仿生皮膜水面尾蚴快速检测技术(每处环境投放哨鼠约 20 ,仿生皮膜 40 ),进行水体感染性检测收集高风险环境周边 6 周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流动人口人群特征及既往感染史与疫水接触史等相关信息,利用间接血凝法进行血吸虫抗体检测,并对血检结果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四处血吸虫病高风险环境智能哨鼠水体感染性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在每处投放的 40 张仿生皮膜里,东至县胜利镇和当涂县湖阳镇分别有 6 张和 2 张检测到尾蚴特异性 DNA。 高风险环境周边共计 1 580 人接受血吸虫抗体检测,其中阳性者 115 ,平均阳性率为 7. 28%。 当涂县湖阳镇高风险环境周边人群血检阳性率偏高(10. 78%)。 血检阳性率在不同性别人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17. 199,P<0. 001),在不同年龄和职业人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既往感染史人群血检阳性率高于无既往感染史者( χ2 = 13. 144,P<0. 001),3 个月是否接触高风险水域环境接触疫水类型以及采取防护措施频率的不同人群间血检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安徽省长江流域血吸虫病流行高风险地区存在传播风险,洪涝灾害期间及后期的风险防控措施要落实到位,以消除血吸虫病传播风险,防止疫情回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0—2018 年湘西自治州曼氏裂头蚴感染情况调查
    张开仁, 王锐, 谷冠军, 龚锡文, 瞿宾雁
    2021,19(2):  82-85. 
    摘要 ( 368 )   PDF(1282KB) ( 795 )  
    目的 了解湘西自治州人群和动物曼氏裂头蚴感染情况方法 收集和分析 2010—2018 年湘西自治州疾控中心寄生虫病室曼氏裂头蚴 IgG 抗体检测病人的临床个案治疗记录等资料,并对中间宿主和保虫宿主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2010—2018 年共检测 677 ,其中男性 348 ,阳性 36 ;女性 329 ,阳性 20 ,性别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4. 06,P<0. 05)。 年龄最大的 84 ,最小的 6 ,40 岁以上病例占 73. 21%;不同年龄组民族职业之间的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 感染方式主要为剖食青蛙蝌蚪,87. 50%。 解剖青蛙 303 ,蛙肌肉内检出曼氏裂头蚴 42 ,感染率为 13. 86%。 野外釆集猫粪和狗粪镜检,曼氏迭宫绦虫感染率分别为 21. 74%5. 49%。 56 例病人经外科手术及吡喹酮阿苯达唑等药物治疗,除部分脑型病例外,其他临床型的病例均治愈,未出现明显的副反应结论 曼氏裂头蚴病是湘西州临床常见的食源性寄生虫病,青蛙及猫狗均有曼氏裂头蚴 / 曼氏迭宫绦虫感染,当地人们不良饮食习惯是感染曼氏裂头蚴的主要原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防治研究
    2003—2019 年洛阳市并殖吸虫病病例调查分析
    李云霞, 孙毅莹, 梁娜, 艾琳, 田利光
    2021,19(2):  86-88. 
    摘要 ( 397 )   PDF(646KB) ( 705 )  
    目的 了解洛阳市并殖吸虫病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开展并殖吸虫病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3—2019 年洛阳市仁和门诊(不明原因发热门诊)及全民健康保障疾控信息系统记录的并殖吸虫病患者就诊资料,对病例的疫源地分布情况就诊或发病时间临床特征以及人群特征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3—2019 年洛阳市共发现 61 例并殖吸虫病病例,其中男性 37 ,女性 24 。 2003—2019 年每年都有并殖吸虫病病例报告,其中 2011 年病例数最多,16 病例数最多的县是栾川县,15 ,其次是洛宁县 13 ,嵩县 10 ,宜阳县 6,该四县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 72. 13%。 发病年龄以 10 岁及以下儿童居多,占所有病例的 55. 74%。 95. 08%的病例发病前有生食半生食溪蟹,生饮溪水或接触溪蟹的行为首诊症状为发热的 39 ,63. 93%,其次为咳嗽咳痰腹部腋下包块等结论 洛阳市并殖吸虫病呈散发状态,应加强重点县和重点人群的宣传教育,提高当地医疗卫生机构的诊疗意识和水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海市金山区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死因分析
    俞瑞芳, 朱永佳, 宋灿磊, 朱建明, 赵艺明
    2021,19(2):  89-92. 
    摘要 ( 434 )   PDF(705KB) ( 904 )  
    目的 掌握金山区晚期血吸虫病(简称晚血)患者死亡的基本情况,并对死亡的原因进行分析,为科学动态管理晚血患者和制定专项救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对金山区 2007—2019 年晚血患者随访数据库进行整理,对全区晚血患者死亡趋势以及历史在册晚血患者和新增晚血患者的死因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19 ,全区晚血患者病死率呈现波浪式递增趋势。 2007 年初,全区有在册晚血患者 1 121 ,2007—2019 年新增晚血患者 280 。2007—2019 年晚血患者共死亡 643 ,男性死亡 264 ,女性死亡 379 ,死亡年龄 50 ~ 97 ,平均死亡年龄为(76. 51±8. 45)新增晚血患者的病死率明显高于历史在册晚血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53. 02,P<0. 01);女性病死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31. 39,P<0. 001)。 新增晚血患者死因前三位分别为血吸虫病后遗症及并发症肝癌心脑血管疾病,分别占 57. 92%、16. 39%、9. 29%;历史在册晚血患者死因前三位分别为心脑血管疾病血吸虫病后遗症及并发症其他癌症,分别占 29. 78%、18. 04%、16. 52%。 结论 2007—2019 年金山区晚血患者死亡原因主要是血吸虫病后遗症和并发症心脑血管疾病和肝癌等,应根据病例实际情况开展有效的救治工作,建立完善的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关怀体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7—2019 年武汉市血吸虫病重点水域哨鼠监测报告
    张佳京, 李洋, 王浩, 王帅, 左玉婷, 熊月琳, 周业华, 罗华堂, 徐明星
    2021,19(2):  93-94,97. 
    摘要 ( 425 )   PDF(327KB) ( 893 )  
    目的 及时发现武汉市血吸虫病重点水域水体感染性,减少血吸虫病传播风险方法 选择血吸虫病易感重点水域长江武汉段府河-沦河水系东荆河-通顺河水系和金水河水系,采用哨鼠监测法监测水体血吸虫感染风险结果 2017—2019 年共开展哨鼠监测 38 点次,涉及全市 8 个区 21 个行政村三年共投放哨鼠 760 ,回收哨鼠 742 ,总回收率为 97. 63%;共解剖哨鼠 742 ,未发现阳性,未检获成虫,哨鼠感染率为 0。 结论 武汉市血吸虫病重点水域的水体感染性较低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1—2018 年厦门市集美区霍乱监测结果分析
    邱艺燕, 欧秀华, 陈嘉祥
    2021,19(2):  95-97. 
    摘要 ( 339 )   PDF(333KB) ( 722 )  
    目的 对厦门市集美区 2011—2018 年霍乱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集美区水产品和外环境水体中霍乱弧菌的污染状况,尽早发现霍乱病例,为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水产品外环境水体及腹泻病人粪便标本,根据全国霍乱监测方案》《霍乱诊断标准》(WS 289-2008)霍乱防治手册(6 )》的规定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集美区 2011—2018 年共检测 4 509 份标本,检出霍乱弧菌 6 ,阳性率 0. 13%,其中水产品阳性率0. 19%,外环境水体阳性率 0. 14%,腹泻病人粪便标本未检出霍乱弧菌检出的霍乱弧菌中 4 份为 O1 群稻叶型,2份为 O1 群小川型,未检出 O139 群霍乱弧菌,均为非产毒株结论 集美区水产品和外环境水体存在 O1 群霍乱弧菌,应继续加强监测,适当提高蛙类及其养殖池水的监测比重,同时做好肠道门诊监测,及时发现致病菌和传染源,以便采取相应预防控制措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35 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综合护理
    蒯会芬, 黄碧玲, 全斌, 侯为顺, 张强
    2021,19(2):  98-100. 
    摘要 ( 404 )   PDF(366KB) ( 638 )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 35 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SFTS)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临床护理工作进行总结。 SFTS 发病急且病情进展迅速,要早诊断早治疗,同时采取有效的综合护理措施做好隔离与防护,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重视患者心理健康,加强生活护理和出院指导等,对防止病毒传播改善病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验研究
    基氏蠊螨的 18S rDNA 分子鉴定
    李梦珠, 张兰香, 詹雨娟, 褚凌渺, 胡婷婷, 李心玫, 王严, 孙恩涛
    2021,19(2):  101-103,111. 
    摘要 ( 434 )   PDF(1445KB) ( 807 )  
    目的 基于核糖体 18S rDNA 基因对基氏蠊螨进行分子鉴定方法 采集和分离储藏物样本,进行螨类的形态学鉴定提取单个螨的基因组 DNA,PCR 扩增克隆和测序获得 COⅠ基因和 18S rDNA 基因,将所获序列进行 Blast 对比检索 GenBank 数据库中蠊螨属 18S rDNA 基因序列,利用 Clustal X 1. 83 软件进行多序列比对,基于MEGA X 软件进行序列分析并以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 采集的样本经形态和 COⅠ基因双重鉴定为基氏蠊螨同时,所选取的 10 个基氏蠊螨的 18S rDNA 基因序列完全一致,均表现出 A / T 碱基偏向性,与同属的 Blattisocius tarsalis  Blattisocius everti 分别有 98. 73%98. 94%的同源性基于 18S rDNA 基因序列的系统进化树显示,基氏蠊螨与 Blattisocius tarsalis  Blattisocius everti 聚为一支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基氏蠊螨基于 18S rDNA 基因序列的分子鉴定方法,为基氏蠊螨的准确鉴定奠定基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桑给巴尔地区养殖番鸭对水泡螺生存繁殖影响的观察
    唐恺, 陈晓军, 何健, 吴平进, Saleh Juma Mohamed, 吴洪初, 杨坤
    2021,19(2):  104-106. 
    摘要 ( 442 )   PDF(1164KB) ( 632 )  
    目的 初步探讨在桑给巴尔血吸虫病流行区采用养殖番鸭捕食水泡螺进行生态灭螺的效果方法 选择中国援桑给巴尔血吸虫病防治技术合作项目组在奔巴岛实验基地的菜园作为实验观察区,饲养 2 只番鸭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周围设置栅栏隔开以阻止番鸭进入于第 10、20、30、40 ,采取全面细查法调查水泡螺成螺及子代螺数量,并计算成螺存活率通过直接观察法,观察番鸭捕食水泡螺的行为结果 10、20、30、40 d 实验组水泡螺成螺存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7. 566、20. 671、18. 039、19. 200,P <0. 05);实验组水泡螺子代螺数量为 13~ 60 ,低于对照组的 320~ 963 番鸭在嘴部滤水或吞食蔬菜时,可利用喙部碾碎或直接吞食成年水泡螺;子代水泡螺由于体型极小,更易被吞食结论 养殖番鸭可以抑制水泡螺生长繁殖,提示可用于生态灭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弓形虫病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刘道华, 汪天平
    2021,19(2):  107-111. 
    摘要 ( 485 )   PDF(420KB) ( 997 )  
    弓形虫病是一种呈世界性分布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畜牧业生产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为弓形虫病的诊断提供了快速灵敏特异的检测方法本文综述了核酸分子杂交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及衍生技术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基因芯片技术和基因测序技术等在弓形虫病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日本血吸虫与曼氏血吸虫的致病差异
    陈舒心, 秦铭, 周方斌, 何兴
    2021,19(2):  112-115,封三. 
    摘要 ( 840 )   PDF(412KB) ( 916 )  
    曼氏血吸虫和日本血吸虫是全球范围内两种主要的肠道血吸虫病病原体,所致基本病理均为虫卵引起的肝脏肉芽肿和纤维化,但两者在产卵方式以及肉芽肿的组成细胞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目前,我国的血吸虫病研究主要以日本血吸虫病为对象,国外主要以曼氏血吸虫病为对象,而介绍两种血吸虫致病差异的综述较少为更好地理解两种血吸虫的致病差异,本文从血吸虫的基因组和进化路径幼虫迁移成虫寄生位置及产卵方式局部组织病理肉芽肿的形成机制以及肉芽肿的细胞组成等 6 个方面对日本血吸虫和曼氏血吸虫的致病差异进行了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信息交流
    来华留学生人体寄生虫学课程思政教育的思考
    龙绍蓉, 刘若丹, 张玺, 姜鹏, 高华, 张俊荣, 崔晶, 王中全
    2021,19(2):  116-118. 
    摘要 ( 502 )   PDF(335KB) ( 616 )  
    本文分析了来华留学生人体寄生虫学课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和现状,并从教学内容改革和教学方式创新两个方面提出了在课程中引入思政教育的途径,以期为新形势下留学生人体寄生虫学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道
    广州管圆线虫病 1 例及文献复习
    顾美娟, 刘新华
    2021,19(2):  119-封三. 
    摘要 ( 405 )   PDF(332KB) ( 899 )  
    本文通过对 1 例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文献学习,探讨该病的临床特点诊断依据及治疗措施,总结诊疗经验,以提高临床工作者对广州管圆线虫病的认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