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了解我国亚临床结核病的治疗转归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亚临床结核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收集2021—2022年全国各级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确诊的亚临床结核病患者个案信息,包括人群分布特征、临床特征、治疗管理情况等,对其人群分布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其治疗转归影响因素。结果 2021—2022年全国共登记3 804例亚临床结核病患者,其中男性2 587例(占68.0%)、45~64岁1 232例(占32.4%)、农民2 161例(占56.8%)、本地户籍3 445例(占90.6%)、新患者3 625例(占95.3%)、经转诊和追踪发现2 758例(占72.5%)、HIV阴性3 743例(占98.4%);治疗成功3 558例(占93.5%),不良结局246例(占6.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45~64岁(OR=2.264,95%CI:1.244~4.119)、≥65岁(OR=4.538,95%CI:2.521~8.169),HIV阳性(OR=2.443,95%CI:1.090~5.476),有合并症(OR=1.761,95%CI:1.305~2.378),病原学阳性(OR=2.187,95%CI:1.548~3.087),首次治疗方案为2HRZE/10HRE(OR=4.466,95%CI:3.009~6.629)、2HRZE/7-10HRE(OR=2.240,95%CI:1.262~3.975)、其他敏感方案(OR=1.802, 95%CI:1.228~2.645)是治疗转归危险因素。结论 亚临床结核病患者以中老年、男性、农民、本地户籍人群为主,患者主要来源为被动发现的转诊和追踪。≥45岁、HIV阳性、有合并症、病原学结果阳性、首次治疗时未采用初治结核病标准化治疗方案会增加发生不良治疗结局的风险。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大中老年人群、农村地区结核病患者的主动发现力度,规范结核病患者诊疗,尽早发现亚临床结核病患者,以提高治疗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