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15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7-03-1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特约专稿
    安徽省重要寄生虫感染的新趋势及其影响因素
    汪天平,操治国
    2017,15(1):  1-6.  doi: 10.3969/j.issn.1672-2302.2017.01.001
    摘要 ( 1198 )   PDF(547KB) ( 148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2004~2014年湖南省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实施效果评估
    汤凌,胡本骄,李广平,夏蒙,李以义,韩阳清,姜琼,李英,任光辉*
    2017,15(1):  7-10.  doi: 10.3969/j.issn.1672-2302.2017.01.002
    摘要 ( 1372 )   PDF(614KB) ( 745 )  
    目的 评价2004~2014年湖南省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实施效果,为制订下一阶段防治规划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以钉螺控制、人畜化疗、健康教育和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按照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要求的人畜查病和钉螺调查评价防治效果。 结果 2004~2014年全省共血检查病761.6万人次,人群化疗507.1万人次,晚期血吸虫病救治3.57万人次。家畜查病127.9万头(只),家畜化疗171.8万头(只)。累计开展查螺88.52亿m2,药物灭螺17.02亿m2。累计封洲禁牧面积12.97      亿m2,淘汰家畜8.2万头(只)。至2014年,人群血吸虫感染率降至0.51%,家畜(牛)感染率降至0.40%。全省垸内钉螺面积虽大幅度下降,但全省有螺面积维持在17.50亿m2上下,钉螺和感染性钉螺密度均显著下降。2015年全省以行政村为单位达到传播控制标准,其中15个县达到传播阻断标准,实现了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目标。结论 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效果显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4~2011年湖南省血吸虫病流行程度时空特征研究
    胡本骄,段宏波#,赵正元,李胜明,夏蒙,李广平,任光辉*
    2017,15(1):  11-13,35.  doi: 10.3969/j.issn.1672-2302.2017.01.003
    摘要 ( 1476 )   PDF(477KB) ( 1053 )  
    目的  探索2004~2011年湖南省血吸虫病流行程度的时空特征和变化规律。 方法  基于2004~2011年湖南省乡镇血吸虫病流行程度数据库,运用SPSS 17.0及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 10.1)描述和分析湖南省血吸虫病流行程度的时空特征。 结果  2004~2011年湖南省乡镇血吸虫病流行程度平均赋分值由3.1分下降至2.3分。全局自相关分析显示,2004~2011年乡镇流行程度Moran's I值为0.28~0.44,均高于期望值且具有统计学意义(Z> 7.15, P<0.05);局部G统计量热点分析显示,2004~2011年正热点“高-高”(H-H)聚集乡镇主要为垸外有螺水系沿岸乡镇,年聚集乡镇数量为19~33个。结论  2004~2011年湖南省血吸虫病流行程度下降明显,2011年仍处于较高水平。湖南省血吸虫病流行存在明显正向空间自相关和聚集性;正热点“高-高”聚集区域可确定为下一步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安徽省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报告
    金伟,郭见多,刘道华,尹晓梅,朱磊,周莉,张世清,汪天平*
    2017,15(1):  14-18,6.  doi: 10.3969/j.issn.1672-2302.2017.01.004
    摘要 ( 1607 )   PDF(787KB) ( 1976 )  
    目的  掌握安徽省人体重要寄生虫病流行现状。 方法  按照全国统一调查方案,分层整群抽取48个农村调查点和18个城镇调查点,每个调查点调查人数不少于250人。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肠道蠕虫卵;试管滤纸培养法鉴定钩虫虫种;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12岁以下儿童蛲虫卵;直接涂片法检查肠道原虫包囊或滋养体。 结果  农村调查点共调查12 300人,城镇调查点共调查4 717人。检出肠道蠕虫10种,肠道原虫5种,蠕虫和原虫的感染率分别为1.95%和0.46%;钩虫和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者占蠕虫和原虫感染者的构成比分别为83.99%和63.16%。蠕虫感染者总体呈现女性高于男性,低学历人群高于高学历人群以及感染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的特征;原虫的男女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学历人群感染率高于高学历人群,45以下人群感染率高于45岁以上人群。 结论  本次调查的人群蠕虫感染率比2002年下降90.90%,蠕虫以钩虫感染为主。原虫感染率总体较低,蓝氏贾第鞭毛虫是最常见的肠道原虫。家庭妇女和低学历人群为蠕虫和原虫的易感人群。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时龄与粪便虫卵排出关系的研究
    孙成松,朱海,王玥,汪峰峰,尹晓梅,周莉,汪奇志,张世清,汪天平*
    2017,15(1):  19-21.  doi: 10.3969/j.issn.1672-2302.2017.01.005
    摘要 ( 1138 )   PDF(453KB) ( 1034 )  
    目的 探索感染小鼠的血吸虫尾蚴时龄增加至何水平时,小鼠不随粪便排出虫卵。 方法 取新鲜逸出的尾蚴20条置于盛有去氯水的短试管中,20~25℃恒温放置2~72 h后,采用尾部浸泡法感染小鼠,感染小鼠饲养42 d,连续3天收集粪便,镜检判定粪便中血吸虫虫卵排出情况,浓集法计数每克小鼠粪便虫卵数量(EPG)。最后解剖实验小鼠,灌注法收集成虫,计算小鼠感染率及体内虫负荷水平。 结果 当感染尾蚴的时龄增加至24 h,12只小鼠中仍有1只在感染后42~44 d随粪便排出虫卵,而当感染尾蚴的时龄增加至48 h,12只小鼠中未出现成功感染的小鼠。随着感染尾蚴时龄的增加,粪便中排出虫卵的小鼠数量减少。 结论 血吸虫尾蚴在水体中虽不摄取营养,但尾蚴体内储存的能量足以维持其自钉螺逸出后24h内成功感染小鼠并使其随粪便排出虫卵,从而使血吸虫生活史得以延续。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5~2016年湖南安乡县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分析
    徐淑萍,唐贵华,陈克舜,廖远志,周杰,李广平,任光辉,汤凌*
    2017,15(1):  22-25.  doi: 10.3969/j.issn.1672-2302.2017.01.006
    摘要 ( 1224 )   PDF(438KB) ( 834 )  
    目的 掌握2005~2016年安乡县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动态变化和流行现状,为制订当地的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要求,每年对监测点的人畜病情、螺情及相关流行因素等开展监测,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与2005年相比,2016年安乡县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人群、家畜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从1.06%和5.45%下降至0,感染螺面积和钉螺感染率分别从10.132 h㎡和1.08%下降至0。 结论 安乡县血吸虫病疫情逐年稳步下降,应继续坚持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措施,为达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奠定基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3~2015年云南永胜县健康人群麻疹及乙肝抗体水平监测分析
    金之彪
    2017,15(1):  25-27.  doi: 10.3969/j.issn.1672-2302.2017.01.007
    摘要 ( 1140 )   PDF(357KB) ( 857 )  
    目的  了解永胜县健康人群麻疹及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水平,评价疫苗接种效果,为计划免疫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2013~2015年永胜县辖区居民麻疹IgG抗体和抗-HBs水平。 结果  2013~2015年,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94.98%(1 229/1 294);抗-HBs阳性率为60.98%(669/1 097)。不同年份及不同乡镇麻疹及乙肝抗体阳性率均有统计学差异。麻疹抗体阳性率10~13岁最高,为96.88%(155/160),≥18岁最低,为88.57%(124/140);乙肝抗体阳性率8~17月龄最高,为82.80%(130/157),≥18岁最低,为37.93%(33/87)。随着接种史的增加,麻疹及乙肝抗体阳性率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麻疹及乙肝抗体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永胜县健康人群对麻疹和乙肝已建立一定的免疫屏障,但整体水平不高,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和接种质量,并适时进行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唐山市野生动物园21种动物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的调查
    季景秀,张淼,,张可心,高廷廷,付于卉,李婕宁,王玉珍,赵慧婷,田喜凤*
    2017,15(1):  28-30,21.  doi: 10.3969/j.issn.1672-2302.2017.01.008
    摘要 ( 1530 )   PDF(550KB) ( 1623 )  
    目的 了解唐山市某野生动物园圈养野生动物的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 方法 采用粪便检查的方法共检查21种动物的102份粪便样品,使用碘液染色法、饱和盐水浮聚法和生理盐水涂片法检测各种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 结果 共检出12种寄生虫,总阳性率为57.8%,其中蛔虫感染最高,感染率达39.2%;其余为圆线虫、钩虫、鞭虫、原虫、吸虫,感染率分别为2.9%、4.9%、1.0%、5.9%和3.9%。 结论 唐山市某野生动物园圈养动物的肠道寄生虫感染率高,对人群具有感染人兽共患寄生虫的潜在危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日本血吸虫成虫的非编码RNA高通量测序分析
    喻祎哲,杨杰,曾凡胜,王红梅,秦志强*
    2017,15(1):  31-35.  doi: 10.3969/j.issn.1672-2302.2017.01.009
    摘要 ( 1341 )   PDF(499KB) ( 827 )  
    目的  通过对日本血吸虫成虫做高通量测序分析,鉴定已知miRNA的表达水平,预测新miRNA的序列结构及生物学功能。 方法  首先提取日本血吸虫成虫miRNA进行深度测序,其次对miRNA做数据分析、统计长度分布与比对注释,鉴定已知miRNA表达水平,最后对发现的新miRNA序列进行结构和功能的预测。 结果  将构建文库中日本血吸虫表达的miRNA与最新Sanger miRBase数据库中的miRNA比对。结果显示,在鉴定的miRNA中,sja-mir-125b是表达量最高的miRNA,另外sja-bantam,sja-mir-10,sja-mir-71a,sja-mir-36,sja-mir-61的表达量也较高,上述六种miRNA表达量占到已知miRNA表达量的94.6%。本研究发现了十种在日本血吸虫表达量最高的新miRNA,并对新miRNA进行序列及结构的预测。 结论  日本血吸虫成虫新miRNAs例如sja-mir-125b的发现将为深入研究其在血吸虫发育与致病的生物学功能打下基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52~2015年广西钦州市疟疾防治效果分析
    王卫军,劳其平,傅朝阳,赖春艳,沈平,洪波,潘朝庆,黄光华,陆玉培,黄齐华,刘霞,陈富玲,黄亚铭*
    2017,15(1):  36-40.  doi: 10.3969/j.issn.1672-2302.2017.01.010
    摘要 ( 1262 )   PDF(845KB) ( 963 )  
    目的  分析钦州市1952~2015年疟疾防治效果,为巩固消除疟疾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整理该市各县区1952~2015年疟疾防治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图表制作。 结果  该市历史上存在4种传疟按蚊,流行的是恶性疟和间日疟,50年代初期当地疟疾呈自然流行状态,疟疾发病率最高的1954年为3 829.92/10万,50年代疟疾病例占总病例的88.92%,死亡人数占历史总死亡人数的90.36%。1979年疟疾发病率下降至9.65/10万,80年代达到原卫生部基本消灭疟疾标准,2000年在当地居民中发现最后一例疟疾病人,2014年各县区达到消除疟疾标准。该市80年代开始出现在国内其他省市感染的流动人口疟疾病人,近十年的疟疾病人均在非洲感染。 结论  钦州市各县区已多年无本地疟疾病例,达到国家消除疟疾标准。但国外输入性疟疾成为目前疟疾防控的主要威胁,需继续加强监测和治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5~2014年江苏省血吸虫病疫情分析
    杨秀芹,张键锋
    2017,15(1):  41-43.  doi: 10.3969/j.issn.1672-2302.2017.01.011
    摘要 ( 1607 )   PDF(645KB) ( 974 )  
    目的 分析江苏省2005~2014年血吸虫病疫情及变化趋势,纵向评估血吸虫病防治成效。 方法 收集2005~2014年江苏省血吸虫病人数、急感人数、存栏耕牛数、血吸虫病牛数和有螺面积等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2005~2014年江苏省血吸虫病人数、急感人数、存栏耕牛数、血吸虫病牛数和有螺面积总体均呈下降趋势。其中2014年全省血吸虫病病例数较2005年下降53.88%,自2013年以来全省未发生急性血吸虫感染;2014年全省存栏耕牛数较2005年下降了64.84%,自2008年后江苏省存栏耕牛中检测未发现阳性病牛;2014年全省有螺面积较2005年下降71.25%。2007年江苏省达到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标准,2011年达到传播控制标准。 结论  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实施以来,江苏省血吸虫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认知情况及干预效果分析
    陈萍好,梁卫萍,王美秀,陈瑞金,陈敏珊,周燕珍
    2017,15(1):  44-45,40.  doi: 10.3969/j.issn.1672-2302.2017.01.012
    摘要 ( 1466 )   PDF(397KB) ( 683 )  
    目的  了解居民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认知水平,通过健教干预,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达到控制慢病的目的。 方法  2015~2016年在广州市荔湾区多宝街随机抽取3个居委会的部分50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入户调查。 结果  干预前调查368人,经过1年干预后,调查326人,对饮食习惯以及吸烟、饮酒等行为与慢性病关系的认识有显著性提高,对肥胖、糖尿病及高血压预防意识方面的认识也有显著提高。 结论  长期健康教育干预对于提高居民对慢病危险因素的认识和预防是有效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报告
    511例5岁以下儿童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流感病毒检测结果分析
    张王梅,付迎新,赵淑清,杨剑,赵小娟
    2017,15(1):  46-47,43.  doi: 10.3969/j.issn.1672-2302.2017.01.013
    摘要 ( 1109 )   PDF(471KB) ( 982 )  
    目的  了解我院儿科5岁以下住院儿童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SARI)的流感病毒分布情况及其流行特征。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儿科5岁以下住院患儿511例,取咽拭子进行流感病毒快速核酸检测并分析流感病毒的总检出率、病毒的不同型别以及不同年龄组患儿的检出情况等。 结果  流感病毒检测的阳性率为13.89%;均为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3岁~和4岁~组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较高;流感病毒检出时间主要集中于冬春季。 结论 流感病毒流行分布因年龄、季节的不同而不同。应加强学龄前尤其是3~5岁儿童在冬春季节呼吸道疾病监测和防治工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成人麻疹59例临床分析
    吴静文
    2017,15(1):  48-49.  doi: 10.3969/j.issn.1672-2302.2017.01.014
    摘要 ( 892 )   PDF(347KB) ( 904 )  
    目的  对59例成人麻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成人麻疹的临床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于 2013 年 5月至 2015年 9 月 收治的59例成人麻疹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成人麻疹毒血症状严重,麻疹黏膜斑出现率高,且延续至整个皮疹期间,肝脏损害常见,心肌损伤常见,肺炎并发症比例不高,治疗预后好。 结论  麻疹流行季节成人麻疹报告增多,临床毒血症状重,伴较重的肝脏及心肌损伤,需通过监控及时对患者隔离治疗并对易感者预防接种以控制麻疹传播。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四川泸定县人体重点寄生虫感染现状调查分析
    范道勇,王力,许汉英,杨争艳,王清林
    2017,15(1):  50-52,59.  doi: 10.3969/j.issn.1672-2302.2017.01.015
    摘要 ( 1256 )   PDF(425KB) ( 830 )  
    目的  掌握泸定县人体重点寄生虫感染现状和特点,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碘液涂片法和生理盐水涂片法对随机抽取的调查点人群进行检查。 结果  共调查1 014人,查出人体重点寄生虫感染者94人,总感染率为9.27%。共查出9种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蛔虫5.52%、钩虫0.20%、鞭虫0.10%、人芽囊原虫1.68%、结肠内阿米巴1.38%、溶组织内阿米巴0.10%、布氏嗜碘阿米巴0.10%、微小内蜒阿米巴0.10%、肠内滴虫0.10%。存在混合感染。结论  泸定县人体重点寄生虫总感染率达到卫生部《土源性线虫病防治技术方案(2010)》Ⅱ类地区标准。感染因素与不良的卫生习惯和生活生产方式相关,针对寄生虫感染途径积极开展寄生虫病健康教育,对防治寄生虫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5年武汉市蔡甸区九沟村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分析
    尹其波,闵霞,陈畅,李毅,涂家林
    2017,15(1):  53-54,49.  doi: 10.3969/j.issn.1672-2302.2017.01.016
    摘要 ( 1231 )   PDF(414KB) ( 1065 )  
    目的  掌握武汉市蔡甸区九沟村血吸虫病疫情动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按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4年版)的要求,对武汉市蔡甸区国家级监测点内居民进行血吸虫感染间接血凝试验(IHA)筛查,阳性者再进行病原学检测(尼龙绢集卵孵化法和Kato-Katz法),并同时检测血吸虫抗原(ELISA)和核酸( LAMP)。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调查螺情。结果  人群查病共516人,抗体(IHA)、抗原(ELISA)、核酸(LAMP)和病原学(尼龙绢集卵孵化法和Kato-Katz法)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0.5%(54/516)、2.52%(13/516)、1.36%(7/516)和0.39%(2/516)。活螺平均密度0.047 9只/0.11m2,检查钉螺301只,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结论  在血吸虫病低度流行区,可以采用血清学、核酸和病原联合检测,掌握血吸虫病疫情,提高血吸虫病监测预警敏感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湖北荆州区人群血防知识行为现况调查
    马帮彪,何亮才*,王加松,黄巍,袁梅枝,杨华凤
    2017,15(1):  55-57.  doi: 10.3969/j.issn.1672-2302.2017.01.017
    摘要 ( 1358 )   PDF(368KB) ( 968 )  
    目的 评估荆州区居民血防健康教育达到湖北省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纲要目标要求。 方法 采用现场随机问卷方式调查荆州区疫区居民和中小学学生,计算问卷应答正确率,血防知识知晓率和血防行为正确率,采用SPSS17软件统计分析。 结果 469名居民的血防知识知晓率和血防行为正确率分别为99.15%和93.60%,家庭主妇分别为98.45%和93.30%,性别、不同年龄组、职业间无差异。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血防行为正确率最高。458名学生血防知识知晓率和血防行为正确率分别为97.38%和99.34%,二年级及以上年级间无差异。 结论 家庭主妇和学生血防知识知晓率和血防行为正确率均达到中长期规划纲要目标要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东洞庭湖渔船民血吸虫病扩大化疗效果纵向分析
    李培珍,何妮娜,方杰宇,赵正元
    2017,15(1):  58-59.  doi: 10.3969/j.issn.1672-2302.2017.01.018
    摘要 ( 1227 )   PDF(340KB) ( 962 )  
    目的  评价东洞庭湖流动渔船民的血吸虫病化疗效果。 方法  对东洞庭湖流动渔船民建立健康档案,每年开展春秋季两次化疗,采用吡喹酮40 mg/kg体重顿服疗法给药,每年休渔期(4月1日~6月30日)对6~65岁水上流动渔船民采用间接血凝试验查病(IHA法),≥1:10判定为阳性,血检阳性者孵化法粪检。 结果  2011~2015年连续五年的纵向检测结果显示,东洞庭湖流动渔船民化疗覆盖率逐年上升,人群血吸虫血检阳性率与粪检阳性率呈下降趋势。 结论  化疗措施可以降低东洞庭湖渔船民的感染率,可将病情控制在一个较低水平,但化疗措施仍无法阻断血吸虫病的传播,也不能防止重复感染。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NLRP3炎性小体在寄生虫感染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唐巧然,韩甦,曹建平,沈玉娟,张晓丽*
    2017,15(1):  60-62,57.  doi: 10.3969/j.issn.1672-2302.2017.01.019
    摘要 ( 1087 )   PDF(489KB) ( 224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