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永振, 肖东楼, 王玉, 等. 中国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趋势及其防制对策[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4, 25(6):466-469.
|
[2] |
Abudurexiti A, Adkins S, Alioto D, et al. Taxonomy of the order Bunyavirales: update 2019[J]. Arch Virol, 2019, 164(7):1949-1965.
doi: 10.1007/s00705-019-04253-6
pmid: 31065850
|
[3] |
白晶晶, 王晓南, 官旭华, 等. 876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的回顾性分析[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7, 21(6):594-597.
|
[4] |
邓雪飞, 杜珊珊, 黄晓霞, 等. 2004—2021年中国肾综合征出血热报告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疾病监测, 2023, 38(1):70-74.
|
[5] |
张亚萍, 王文英, 李莉莉, 等. 我国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控制研究现状[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20, 26(4):387-393.
|
[6] |
华华, 杨明, 陈淑红, 等. 黑龙江省2018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20, 36(4):550-552.
|
[7] |
华华, 陈淑红, 杨明, 等. 2007—2016年黑龙江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 2017, 44(22):4033-4035,4041.
|
[8] |
李青, 史永林, 刘红, 等. 鼠带毒指数预测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率的探讨[J].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15, 21(1):8-9,16.
|
[9] |
刘天, 黄继贵, 姚梦雷, 等. 发病季节性分析的7种常用方法比较[J]. 预防医学, 2019, 31(2):187-191.
|
[10] |
陈俊江, 国天赐, 宋姝璇, 等. 中国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及时空分析模型进展[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0, 41(10):1735-1740.
|
[11] |
王芹, 李建东, 张全福, 等. 2014年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总结和疫情分析[J]. 疾病监测, 2016, 31(3):192-199.
|
[12] |
胡泉博, 陈淑红, 华华, 等. 2017年黑龙江省肾综合征出血热宿主动物监测[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20, 26(4):342-345.
|
[13] |
陈露菲, 陈淑红, 王开利, 等. 黑龙江省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免疫效果观察[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11, 27(1):64-65.
|
[14] |
蔡亚男, 韩旭, 魏亚梅, 等. 2011—2020年河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及宿主动物监测分析[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22, 38(9):813-817.
|
[15] |
苏帆, 孙继民, 凌锋, 等. 浙江省2021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及宿主动物监测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23, 34(3):378-382.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3.03.016
|
[16] |
胡泉博, 陈淑红, 孙巍, 等. 黑龙江省2014—2016年肾综合征出血热宿主动物疫情监测研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9, 30(3):278-280,299.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9.03.011
|
[17] |
李皓晨, 齐滢滢, 张翀, 等.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率预测模型研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21, 32(4):475-480.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1.04.019
|
[18] |
刘天, 姚梦雷, 侯清波, 等. 7种时间序列模型对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率预测效果比较[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22, 33(4):548-554.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2.04.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