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Z/OL]. (2020-10-17)[2023-02-08]. https://www.gov.cn/xinwen/2020-10/18/content_5552108.htm.
|
[2] |
中央人民政府.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424号国务院令[Z]. 2018.
|
[3] |
郑玉红, 侯雪新, 李振军. 生物安全培训问题分析及系统培训方法建立的研究[J]. 实用预防医学, 2015, 22(6):760-762.
|
[4] |
张晶, 代明, 余倩, 等. 建立生物安全实验室废弃物处置培训体系的探索[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21, 38(4):316-319.
|
[5] |
王宇. 实验室感染事件案例集[M]. 北京: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7:187-212.
|
[6] |
欧阳志, 邹振宇, 龚振中. 实验室内部培训体系的建立与管理[J]. 中国检验检测, 2017(1):38-40.
|
[7] |
许逊, 苏兆亮. 实验室意外微创伤引起的获得性寄生虫感染[J]. 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 2005(3):134-136.
|
[8] |
熊彦红, 向芳, 夏尚, 等. 隐孢子虫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16, 28(6):678-682.
|
[9] |
李劲松. 试论生物危害与生物安全[J]. 预防医学论坛, 2006, 12(1):125-128.
|
[10] |
刘红英. 病原实验室生物安全建设及风险评估概述[J]. 职业与健康, 2010, 26(14):1650-1652.
|
[11] |
刘芳. 浅谈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中风险评估的作用[J]. 中国卫生产业, 2017, 14(30):22-23.
|
[12] |
熊彦红, 郑彬, 曹建平. 寄生虫获得性感染病原实验室消毒方法的调查研究[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21, 16(6):691-695.
|
[13] |
Herwaldt BL. Laboratory-acquired parasitic infections from accidental exposures[J]. Clin Microbiol Rev, 2001, 14(4):659-688.
pmid: 11585780
|
[14] |
熊彦红, 官亚宜, 曹建平. 利什曼原虫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12, 24(3):342-344,363.
|
[15] |
熊彦红, 郑彬. 弓形虫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J].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 2015, 42(5):306-308.
|
[16] |
熊彦红, 官亚宜, 曹建平. 一种新发寄生虫病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J].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 2011(2):125-128.
|
[17] |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目录的通知[A/OL].(2023-08-28)[2023-09-18]. http://www.nhc.gov.cn/qjjys/s7948/202308/b6b51d792d394fbea175e4c8094dc87e.shtml.
|
[18] |
Gottstein B, Wittwer M, Schild M, et al. Hepatic gene expression profile in mice per orally infected with 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 eggs[J]. PLoS One, 2010, 5(4):e9779.
doi: 10.1371/journal.pone.0009779
URL
|